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家乡的年味(一)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20-1-1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家乡过年的传统习俗   
         
                          邹开歧

      
        我的家乡一三台县西平镇,又叫观音场,为“四川最美古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春节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儿时家乡过年的民间习俗依然抹之不去。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施米



       每年大年三十的头一天上午,观音场街上,几家会馆或学校,必然要准备不少大米,让乡下或街上,没钱买米下锅的人排队领取。又叫“领发米”。

        我曾经目睹“领发米”的情景。

        在西门外小学校的大门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排起了长队。校门内,一排箩筐装满了大米。有几位穿戴讲究的人物正襟微坐在一旁,另有一中年壮汉,用手中的一只大碗,给每人撮上一碗。有用葫芦瓢来接的,也有用小口袋来装的,还有用两手牵着破旧长衫前襟来接的。不管什么人,都只有一碗,领着了就走。也有全家老小都去的,一人一碗,凑在一起就多了。

施饭

          大年三十中午,观音场街上开饭店的人家,煮一大锅白米干饭,还备了一些煮熟、两片一块的连刀腊肉(未切断之意)。本镇上过不起年的人家,就可以带着家人去吃。白米干饭不限量,吃饱为止。腊肉每人一块两片属限量发放。

            像这种到了大年三十揭不开锅的人家,实属不多。也有爱脸面的人,虽穷却不愿接受施舍。所以,大年三十施饭的饭店,就只有一家或两家。

送青

         大年三十下午,或初一早上。观音场乡下的人家,用竹篮提着豌豆尖,或用背篓背着青莱来到街上,送给亲戚或朋友。为的是讨个吉利,确保来年平安清静。

       这种大年三十或初一相互赠送青色菜蔬,在家乡已成为风气。不仅融洽了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社会和谐。

拜溜溜年

         拜溜溜年,是家乡过大年的重场戏。

         大年初一的早上,观音场五条街上的住户人家,不分贫富,都要有一名当家理事的人,在本街上有脸有面、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带领下,去本镇上另外几条街挨门逐户地拜年。

           所谓拜年,其礼节并不复杂,每家每户大门开着,去拜年的乡亲,到了家门口,叫上一声  :   “恭喜发财,给你拜年了!” 打个拱手,

便笑逐颜开又去第二家。

           大年初一早上,是家乡观音场最热闹的时刻。“恭喜发财”的声音,成了古镇的最强音!
面壁斋.jpg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20-1-15 2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