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有没有哪位朋友以前的老照片?一时兴起

  [复制链接]
肩付重任 发表于 2025-5-11 0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东门残垣:三台古城的消逝与重生**

三台东城门楼,这座由1.2米条石垒砌的明代遗存,历经近六百年风雨,既是川北历史的地理坐标,也是城市发展浪潮中的一面棱镜。它的裂痕与新生,折射出一座千年古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与蜕变。

**伤痕:车轮碾过的六百年**  
2014年的东城门,墙面布满运渣车刮擦的碎屑,门洞地面散落着被碾碎的鹅卵石。彼时,每小时34辆运渣车如钢铁洪流般穿行于明代券拱之下,城砖剥落声与引擎轰鸣交织,将这座省级文保单位推至崩塌边缘。居民忧心忡忡的诘问,恰似古城墙裂缝中生长的野草,道出文物保护与城市扩张的尖锐矛盾。这段始建于明天顺年间的石砌城墙,曾以“质量超过北京古城墙”的赞誉被舒乙等学者力荐为国保单位,却在城市化进程中沦为工地运输的捷径。

**缝合:刀斧与绣针的博弈**  
面对危机,三台县政府迅速划定保护红线:运渣车改道、错峰通行,违规者严查。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启动“潼川古城”修复计划,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聘请老工匠用原材原艺修补窗格、竹夹篾泥墙,甚至采用传统灰塑工艺复原屋面脊饰。东城门与南门城墙被纳入保护区,谯楼构架得以保存,条石重新砌筑,古韵悄然复苏。这种保护不再停留于禁令,而是将城墙融入文旅脉络——城墙下的红色交通站纪念馆、非遗馆与滨水休闲区,让历史肌理成为城市更新的文化基因。

**新生:古砖与钢索的和鸣**  
如今的东门外,昔日运渣车扬尘处已化作青石步道。城墙谯楼飞檐下,游客透过修复后的木雕花窗,可见润扬大桥斜拉索的金色光影与江面货轮交织。这种时空叠印,恰似三台发展的隐喻:纺织产业园的智能缝纫机与唐代学宫遗址仅隔数街,明清城墙保护区外,鸿星尔克数字化车间正将丝绸古城的基因注入现代产业链。古城墙不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通过“留改拆增”策略,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廊道——城墙根下的川北凉粉摊飘香,百米外的文创园区正举办汉服快闪,传统与潮流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从运输通道到文化地标,东城门的命运转折揭示了一个真理:古城保护绝非封存时光的琥珀,而是要在现代城市肌理中找准历史脉搏的共振频率。当最后一辆运渣车绕道而行时,碾过鹅卵石的震颤,终化作修复锤凿的节奏,为千年城墙谱写出新的生命乐章。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沃家 发表于 2025-5-12 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赞一个!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Y_JKYWk 发表于 2025-5-12 1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翠萍 发表于 2025-5-13 0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很有同感,给你点赞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金牌会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