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据统计,我县今年省市县级民生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5.7亿元。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给我们三台人这一年带来了哪些变化?一起到乡村、城市听听老百姓们怎么说。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年我县实现30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民生实事项目给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今年,家住八洞镇张桥村的孙世勇和母亲告别了阴暗、漏水的土坯房,住进了村里统建房,孙世勇患有腰椎疾病,因为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也全部报销。 八洞镇张桥村村民孙世勇说:“以前住的土坯房,现在搬迁过来了,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土坯房到处都漏。现在修上了水泥路,到处都通车了,整的相当的好。” 村里的产业道四通八达,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盘绕在绿色农田中,这是村民的脱贫路,也是他们奔康之路。 据统计,今年我县投入了1.2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村内道路193公里、渠系管网40公里、山坪塘99口,累计完成10万多户土坯房“拆、改、建、保”,实施378个村易地扶贫搬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建成聚居点225处。 县扶贫开发办主任刘志勇说:“2019年以来,我县以响鼓重捶之势打响脱贫攻坚大会战,向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起总攻。截至10月底,完成30个贫困村,5036人脱贫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开展了回头看大排查,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巩固提升了脱贫质效。” 同样迎来改变的还有居住在县城国税巷一百多户居民,过去虽然他们居住在县城,但是门前的断头路却泥泞不堪。今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中,县城5条背街小巷得到了整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被改变,这打通的不仅有断头路,还有通往人民群众的心路。 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而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了保障。在县文化馆市民学校,每天准时上学的市民不少,宽敞明亮的场地、免费的课程、优质的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下牌桌,用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爱好充实业余生活。
县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彭志明说:“市民文化培训学校开设有12个常规班级,有舞蹈、音乐、器乐、美术、书法等相关的专业,还有4个团队。每年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超过60场,惠及群众100万人以上。” 乡村少年宫建设也是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经过不断摸索、创新与发展,我县创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少年宫。 12月上旬,潼川二小、北坝小学和建平镇红星小学通过市级特色少年宫和示范性少年宫的检查验收。2011年以来,我县整合各类资源,共创办了173所乡村少年宫,切实满足了农村少年儿童课外业余生活的需求。 法律援助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这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底气和尊严。 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股股长贾烨说:“今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件,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3966件,接待来访群众21700余人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生很小,民生也很大。门前的路修通了、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起了、贫困户的看病就医有保障了……群众生活中一个个民生小改变构建起了“大民生”格局。据统计,2019年,我县实施省市县级民生实事项目61个,截至目前,61个民生项目已全部或超额完成,投入资金15.7亿元。(来源: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三台县广播电视台 杨萌)
转自:三台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