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龙门阵》
埋没数百年的一碗“盖面菜”
邹 开 歧
天府之国,巴蜀四川,古梓州,今三台,有一碗埋没了六百多年的“盖面菜”,时至今日,终被端上桌面。
首先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叫“盖面菜”?
“盖面菜”,在四川方言中指的是放在桌面上质量最好的菜,象征着伏秀的人和事物的精华部分。
今天,《三台龙门阵》请大家分享的这碗“盖面菜”,是一处三台人熟悉的场镇一一秋林镇。
如果只说秋林镇,一定会让大家散情绪。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最早的名字叫秋林驿。话说到这里,一定有人要问,为什么又没有公布为“国”字号、“省”字号“历史文化名镇”呢?这也不觉为怪,几百年来,秋林驿如同一碗好吃的烧白,被盖在盐菜下面了。
龙门阵摆到这里,有人一定会问,秋林这一方水土,到底有多少值得端上桌的精华?
据传,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去阆中赴任,路过秋林场西头的桃溪,见有一股山泉从地底冒出,清沏透底。时值炎热火炕的盛夏,将士们连夜行军,饥渴难忍,-一个个蹲下身来,捧起泉水就喝。哪晓得唷,这泉水送入口中,凉悠悠的,顺着喉管进入体内……,拐了!拐了!凡是喝了泉水的人,都哑了巴了!张飞得此消息,別说“大吼三声”,居然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告知后来人不再饮此泉水而成哑巴,提笔疾书“哑泉”二字在泉壁之上,后来人们将庙垭山称为“哑泉山”!
有史料记载,唐乾宁二年(895年)前蜀王建任西川节度使,驻兵于绵州,派遣部将攻东川,结果大败于秋林。
宋代,由于军报传递,商贾往来频繁,使得秋林日益繁荣,成为小川北官道上的一个军事、商业重镇。
明代,设秋林为驿站,除传递军情公文,还供官府信使往来食宿。
明崇祯17年(1644年)10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宗派遣精锐部卒数万,经秋林驿出武东山,渡涪江围攻梓州……
也许有人要问,到了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秋林驿这碗“盖面菜”,还有被埋没的精彩吗?
且听我龙门阵接到摆一一
地灵人杰秋林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