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投资房产,包赚不亏?看看他们的下场,还想入市么?

[复制链接]
三台座山雕 发表于 2019-11-25 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过去20年时间里,无数人靠着投资房产发家致富,过上了大家伙羡慕嫉妒恨的轻松日子。所以,在榜样的带动下,2015年几乎全部国民都在买房。毕竟,房子这玩意风险小不说,利润还挺大,能够跑得赢通货膨胀。

我们也时常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几万篇“成功人士”的案例,对之喟叹:为何自己当年胆怯懦弱,不敢买房呢?



然而,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够收获回报。就在2012年,温州人就栽了一个大跟头,非常生动地给大家伙上了一课。

时间回到1980年,彼时房子首次被共和国定义为商品,房地产业正式成为一个行业。1987年,深圳受到邻居港澳的指点,“违宪”开始第一次土地拍卖,以525万的高价售出土地,凭借这笔资金飞速发展起来。1998年,分配制度迎来晚霞,商品房开始作为市场主体。

这时,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凭借着过人的目光,每家每户都开起小作坊,制造皮鞋、眼镜、服装……几乎囊括了各个人民生活必需品。作为曾经的苦哈哈,他们非常勤劳,没日没夜的奔波,将温州的商品售出去,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当商品房登上舞台之后,温州人齐心协力,在次年将当地市区的房价提高到每平方0.5万元,2001年,又飙升了0.1万元,达到了每平0.6万元。



击鼓传花的游戏玩到此刻,温州人不屑于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自嗨。当时,上海商品房均价每平不到0.4万元,与温州房价有接近1000元的差价。而1994年,上海市政府就出台政策:买下房产就送户口,解决子女的读书、就业难题。当地开发商凭借着这两个先决条件,在《温州晚报》上投放广告。这一下,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2001年8月,足足150人的投资团到达上海,短短两天的时间,就成交了48单,设计金额5000万。开发商食髓知味,再次于《温州商报》、《温州都市报》落下重磅。从那以后,“温州炒房团”以及“团购”为大众所熟知。根据媒体报道,温州炒房团号称共有100000人,集资0.1万亿,华夏震动。

然而,好景不长,各地不正常的房价攀升引得中央十分在意。2008年,楼市受到严密调控,弄得温州炒房团差一点就选择弃车保帅,逃出楼市。只是,碍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政府不得已松开了楼市的调控,开启四万亿计划,房地产行业升温。2008年至2009年,全国商品房售价上涨超过20%大关,温州房价更是丧心病狂的上浮了110%。



幸而,2010年至2012年,各地接连出台限购限售令,温州炒房团资金出现危机,几乎全军覆没。温州的房价自此以后也是一蹶不振,在2018年也迟迟没有上升到“同辈”的境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