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人的国球热(之四)
作者:邹开歧
为国球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三台人
三台县乒乓球协会的成立,不是擦火柴闪那么一下就完事,而是点燃了三台乒乓球运动这盏长明灯。让国球在三台这方土地上,成燎原之星火。来自全县各单位的246名会员,不但是乒乓球运动的爱好者、参与者,更是自己所在单位或地段乒乓球运动的组织者。不是图新鲜,赶潮流,凑热闹,出风头,搞来耍,是他们深深地爱上了乒乓球运动。
有较长时间,省里、地区没有安排乒乓球运动的赛事,三台人就自己安排。其目的,是让三台人对国球的热,不但不能闪火,还要升温,一热到底。热得有模有样,热得有规有矩 。对国球的爱,不但爱得深,还爱得有滋有味。为国球运动在三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自己搞赛事,也不能马马虎虎走过场。
三台乒协成立之后,可以说,在三台城乡,一年四季都有乒乓球运动的赛事。于是,县上,镇乡,机关、学校,都有自己的乒坛明星,都有自己的”容国团”、“庄则栋” 。
从1985年至1996年,三台县总工会,主办了12届乒乓球“牛头杯”、“凤凰杯”比赛。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萌芽杯”,由教、体职能部门牵头,已列入全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1986年2月,由三台县体委、人事局、老龄委、总工会组织的春节老龄乒乓球赛,让三台乒坛老将郑乃熙、覃致和、薛玉宝、霍宏俊、郑洪模、谭映辉、羊裔慧、杨素珍重返赛场,再展风姿。不仅让三台人民大饱眼福,更大的收获是让三台人对国球的热爱继续升温。
特别是授予郑乃熙、覃致和、薛玉宝、郑洪模乒乓体育家庭的称号、不但开了三台人的眼界,还为三台人的家庭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
1991年,县政府举办三台县第一届退休干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参赛队伍,居然多达20支。
为了让三台的乒乓球优秀运动员更加优秀,让县内自己举办的赛事更具吸引力,从1994年开始,适时举办优秀运动员比赛。这简直成了三台的乒坛盛事。正如群众总结的,这叫“优秀对优秀,好球看不够”。“高手对高手,看得不想走”。
其目的,是让县级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 “容国团”、“庄则栋”会聚在一起,切磋乒乓球技艺,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为的是培养更多的三台乒坛名将。
别看三台是个农业大县,每个村都有标准的乒乓球桌。不但在学校读书的乡下崽儿,打乒乓球受到学校、家庭的支持,在乡下种田的农家小子,农家姑娘也能拿起乒乓球拍子“晒”一下自己的技艺。
在三台这方士地上,勿论工农商学兵,还是党政军干群,对小小银球,无不倾注着深深的热爱之情。
在全县开展的乒乓球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进“示范单位,争创命名活动可以作证 ; 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开展的“放下手机,拿起球拍,爱国球,护眼球”的活动可以作证 ;在三台城乡,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家长,甘愿掏钱请人教孩子打乒乓球的事例可以作证; 城镇乡村,已将乒乓球列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之一可以作证。
在咱们三台县,乒乓球打得好,居然成为就业乃至生存优势。
堪称当今绵阳“乒坛名星”之一的赵波,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参加三台“牛头杯”乒乓赛获得了冠军,被三台文峰电厂特招为正式员工。又以参加市水电系统的乒乓赛,获团体和单打冠军,倍受单位重视。
有一位三台乒坛新秀朱晓燕,因有一技之长,被县工行介绍去市工行,并担任了本行乒乓球兴趣小组组长。
还有周晓,由于乒乓球打得好,被招进城建局工作。
在三台,打乒乓球、看乒乓球,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商家,将乒乓球活动,作为吸引顾客的新举措。如凤凰山的农家乐,十有八家都安置了乒乓球桌。有的还不止一张两张,而是多张。
我这一生中,走遍了三台城乡,见识过成千上万的三台人,还没见到过自己不喜欢打乒乓球,也不喜欢别人打乒乓球的三台人。
在三台,只要一见到小小银球,就能想起某一个人 ; 一提到某一个人,就会牵出他与小小银求发生的,有盐有味的故事。
乒乓球运动,已牢牢地扎根于三台,呈现出根深蒂固的生态环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