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故事》(二十七)
重 訪 清 泉 村
之一 梦 圆 清 泉
邹 开 歧
三台县石安镇清泉村,是我的牵挂。
10多年过去了,那里的父老乡亲,书写在绿水青山的故事,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第一次去清泉村,是2010年1月。按我的习惯动作,先去村里走一圈。没曾想,一圈还没走完,我却挪不动脚步了。
不是走累了,是恋上了这方土地。
这里的山美、水美、人美、树美、花美、地里庄稼美、农家小院美、走的路美、真是美不胜收!
四川著名诗人张新泉、刘滨、李自国、牛放,还有咱们绵阳一些知名作家也曾来过清泉村。我就在想,他们肯定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当时,文艺界有个最时髦的词儿叫“接地气”。我决定时髦一盘,就把我的生活基地定在了清泉村。
这年夏天,“绵阳市作家生活写作基地”在清泉村挂牌。
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清泉村,除了两眼看到的美,不仅听到了虫鸣鸟叫,大自然的和风絮语,更有清泉村人讲述的原汁原味儿的乡村故事。
真是啊,常年不断的清泉滋润着这方土地,春有桃花吐艳,夏有枇杷飘香,秋有金梨挂果,冬有蜜柚坠枝。满眼是长势喜人的好庄稼,货真价实的生态环保,这不就是我们羡慕的新农村吗?
两年来最大的收获,我在这里结识了一批朋友,他们是“最执着的梦想坚守者”村支部书记何仲荣;“梦圆青山绿水间”的村委会主任魏永红;“人在梦中不糊涂”的巫世友;将“致富梦”成就在黄土地上的曾正福;将梦想放飞在绿水青山的尹勤华;在普通人生中,也有几个精彩片断的谢世荣;心里装着国家大事的平民百姓“吉老爷”;“遗憾最多的”老支书卿永平;还有“不能死的人”涂久春……
这些事儿,都“颗粒归仓”地进入了我的素材库存。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清泉村,春天的桃花还在吐艳吗?夏天还有枇杷飘香吗?秋天还有金梨挂果吗?冬天还有蜜柚坠枝吗?特别是我结实的这些人物又有了什么变化?还有,通过并村以后,清泉村会受到什么影响?这都是我的牵挂啊!
9月26日下午,我去了清泉村。原来的老支书何仲荣、并村后的党委书记魏永红、党委副书记李军和他们的搭挡已经在等着我了。
我们没有客套,坐下来就直奔主题。李军首先介绍,现在的清泉村,已同原来的永丰村、洪坪村、柳泉村合并为“大清泉“了。共有1237户、3234人。在4374亩耕地上,以蔬莱水果为主业。今年的1000亩水果,已到手的收入有:春桃40万元、枇杷250万元、梨子20万元、弥猴桃30万元,还有蜜柚尚未统计。另有莲花白800亩、榨菜150亩、萝卜300亩、大头菜200亩、西瓜800亩、南瓜600亩。余下的500多亩地为粮食作物。


我有点儿担心,近3000亩蔬菜,要好大一支销售队伍啊!

李军很有底气地:“邹老师哩,我们清泉村,没有卖不出去的菜!”
我正想搞清楚,弄明白,这其中的奥妙。魏永红书记说话了:“邹老师很久没来我们清泉村了,李书记,你去开车,我们陪邹老师去大清泉村里走一圈。”
同大清泉村两位当家人一起,看到成片的蔬菜,我问全村有多少专业合作社?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专业合作社,都是各种各的地。我又问,四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合得拢吗?魏书记说,不但合得拢,而且合得严严实实,没一点儿缝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啥子叫“抱团取暖”?这中间的龙门阵多啊,不但有盐有味,还有文有武……

我心里打了个冷颤颤,不是说来吓人的吧?
魏书记笑着说,并村后的第一次选举,就发生了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你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