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家三台人
作者:邹 开 歧
我们三台人,祖祖辈辈都懂得起“家是国之基,国是大的家,有国才有家”。“无国无家,如无根之草木”。“爱国就是爱家,爱家必先爱国”。这是三台人作人的道德底线。更懂得“国富民强”、“国旺家兴”的道理。
从古至今,咱们三台这方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接着一批的爱国志士。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竞相争夺四川铁路主权。1911年5月,清政府作出了出卖国家利益和侵吞铁路股银的决定,四川人民强烈反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咱们三台县,就有各方代表数百人,成立的“三台县同志分会”,还筹备组建了保路同志军队伍。
当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对外卖国,对内独栽,引发国政危机,反对袁世凯复僻封建帝制的“护国”战火打响时,咱们三台就秘密建立了四川倒袁护国军司令部。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成立护法“靖国军”,三台就有靖国军四川联军总司令部潼川行营,作为川北护法战争大本营。
还有担任孙中山讨伐袁世凯前敌总指挥的三台鲁班镇人赖兴辉。
有跟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大元师府参议的三台鲁班镇人卢仲琳。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三台成立了“抗敌后援委员会三台分会”,向人民宣传抗战,动员全县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募捐钱粮,慰劳和支援前线,安置难民,慰问抗日战士家属。紧接着,一九三八年春,三台县成立了“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开展抗日救援工作。
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三台有447OO多人奔赴抗日前线。在当时,2O个三台人中,就有一人上前线,有近千位三台儿女血洒疆场。
公元一九四三年,为了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三台县成立了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全县共有217名知识青年应征入伍。十二月八日,全县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欢送会。
三台县档案馆里,存放着数百封抗日战士写给父母和亲人的家书,是三台儿女爱国爱家的真实记录。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三台人做了一件让后辈儿孙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在民旅危亡的关健时刻,接纳了东北大学。
1937年末,日寇兵临潼关,西安危在旦夕,先后从沈阳,迁北平、开封,展转西安的东北大学,又将迁往何处,成为全国上下的焦点。
尽管当时三台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但是,三台人,识得了大体,分得出轻重,知道一所大学的分量。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2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难道还放不下几百张课桌吗?近百万人口的大家庭,添几百张嘴巴又算得什么?敞开胸怀,接纳了东北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有147OO多名三台儿女跨过鸭绿江,投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国家致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三台人代代相传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而且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公与私,家与国的关係。
四川第三大人工湖鲁班水库,要淹没三个镇乡,两个场镇,28O0多户人家需要搬迁。为了顾全大局,他们告别了几代人辛勤耕耘的热土。当时最流行的一句口号是 : “舍小家,顾大家,我们心中有国家”。搬迁户忍痛割爱地搬迁,安置点满腔热情地迎接,妥善地进行安置。是他们,把集体要办的事,当成公家的事,公家的事,就是国家的事,国家要办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就是咱们三台人的家国情怀,爱国爱家的高尚品德。
三台,就是一所记录、展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大学校。
下面,接着讲 : 有责任、有担当的三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