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动不动就选择自杀: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一生

[复制链接]
周周 发表于 2020-9-3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小孩?”

“我养你有什么用,还不如养条狗!”

“你咋就这么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

类似的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中提到:

“在种种社会规条约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经舍弃身体的暴力,从而选择一种更文明的暴力——语言暴力,用这种方式继续侵害他人。”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不少父母都会使用语言暴力,企图控制或教导孩子,还美其名曰爱。

殊不知,以爱的名义所采取的不正当的教育措施,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语言暴力是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

还记得那个给父母写万字决裂信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吗?

从小到大,他的父母不仅习惯性忽视他的需求,而且频繁使用恶劣的言语攻击他。

微信图片_20200930162136.jpg

小学时,王猛参加奥数班考试,不慎将文件夹丢失,之后好不容易找到,却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

回到家后,他的母亲非但没有安慰他,而且还带着得意和癫狂怪异的情绪嘲讽他。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动不动就选择自杀: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一生

转眼到了初二学年,父母因自身利益问题,强逼他选择一个不喜欢的学校。

甚至用:“你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二五一中会重点培养你” 为借口逼他就范。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动不动就选择自杀: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一生

进入高中后,王猛因调座位后身边环境糟糕,向父亲诉苦。

然而,父亲却对他怒吼:“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哼。”

从小到大,父母的恶劣语言,从未停止,像刀子一样扎在王猛的心上,刀刀见血。

以致于他一度陷入痛苦迷茫,变得内向敏感,甚至就连心理咨询师也说他的心理状态几乎满足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

作家几米曾说过:“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因为表面的伤痕是可以看得见的,而内心的伤害是无形的。

一次又一次攒够了失望后,王猛选择与家人割裂,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

语言暴力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一旦遭到了这种伤害,即使身上的疤痕褪去了,心灵的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自杀的背后是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视频:
在国外的一个小超市里,父亲看到不务正业的儿子,便很生气的对儿子说了句:“有种你就别活了”,并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柜台上。
父亲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在他转身的那一瞬间,对准脑门扣下了扳机。

微信图片_20200930162141.gif

大多数父母认为“骂孩子几句又不会出什么事”

但辱骂的话语,就是一种暴力!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武器,没有鲜血、没有痕迹,但是足够可以摧毁一个人。

类似的事件,从未停止发生。

2020年9月17日,武汉14岁的男孩,被妈妈当着同学之面打了几个耳光后跳楼身亡。

2019年4月17日,上海17岁男孩,在途径卢浦大桥时,与其母发生争执,最终选择跳桥自杀。

2018年12月7日,江西余干17岁少年因与家人发生口角,被父母“教育”后,最终选择自杀。

2017年1月27日,云南镇雄15岁少年因无法忍受父亲咄咄逼人的语言攻势,最终选择服农药自杀。

2016年6月24日,深圳龙岗16岁女孩因为长期被父母进行辱骂、殴打等暴力行为,最终选择服药自杀。

……

我们的孩子还未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就开始选择自杀,只是为了逃避父母的语言暴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你的孩子正在被语言暴力恶魔化

你相信吗,父母的“恶言相向”往往会使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恶魔。

在电影《新警察故事》里,阿祖之所以会变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人恶魔,和他小时候的遭遇不无关系。

微信图片_20200930162144.jpg

阿祖的父亲有严重的语言暴力倾向:“你这废物”、“你把我的脸丢光了”、“看你这糗样”。

正是在这样无止境的羞辱中,阿祖的心理渐渐扭曲,并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成为杀手。

语言的暴力,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却可以轻而易举摧毁一个人的内心。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联手北京奥美拍摄了一段公益短片——《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短片讲述了六个少年犯的悲惨遭遇,而造成他们落此下场的原因却是:童年时监护人对他们使用的侮辱性话语。

这些侮辱性话语,包括 “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 丢人” 、“ 是人就比你强”以及“怎么不去死” 

当短片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侮辱性词语进行重新拆解、组合时,可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动不动就选择自杀: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一生

“就知道吃”变成了一把熊爪利刃;“废物”变成了一把弓弩长枪;“丢人”变成了一把斧头;“怎么不去死”变成了一把利刀;“猪脑子“变成了一把手枪。

父母的语言暴力如同嘴里吐出的刀子,始终扎在孩子的心里,而那迟迟拔不出的尖刀,终将刺向别人,断送自己。

北京海淀法院也曾随机抽取100件未成年犯犯罪案件,分析发现60%以上的未成年犯,来自关系不和谐的家庭。   

这些少年犯轻则抢劫偷窃,打架斗殴,重则杀人放火,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缺乏正确的沟通模式。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于问题解决方法不是打就是骂,等到他们的父母发觉孩子“变了”时,多数已为时已晚。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在其著作《中毒的父母》中提到: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孩子的幸福往往始于父母会说话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宽容给了陌生人。我们表达感情似乎总是别扭着来,总是藏着掖着,亦或者总是说反话。”

亲子关系同样如此,我们明明那么爱自己的孩子,却总是把爱说成了伤害。

所以,我们不缺一颗爱孩子的心,缺的只是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著名心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高效的亲子沟通方式: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简单的来说,所谓观察就是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结果。

然而,很多父母总是将“观察”和“评论”混淆。

所谓观察就是我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这就是观察。

而评论就是我们出于自己的想法形成对他人的观点和评判。

切记!观察意味着单纯地描述你所看到孩子的行为,而不掺杂任何观点性评价或指责。

举个例子:

父母A:“你今天早上的编程课走神了哦”——这个是观察

父母B:“你上编程课为什么总是不能专心听讲” ——这个是评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沟通中,像“每次、曾、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类词,也很容易混淆观察和评论,尽量不要使用,或谨慎使用。

2、感受

所谓感受就是在表达时注重自己的感受描述,简单的理解就是,看见发生事情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切记!千万不要表达成自己的认知(想法)。

很多父母容易将自身的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当人们说“我觉得”时,往往表达的不是感受而是认知(想法)。

举个例子:

父母A:“我觉得你不乖”——这个是认知(想法)

父母B:“因为你在家吵吵闹闹,所以爸爸和妈妈感到很难过。”——这个是感受

生活中可以多尝试用“因为……所以感到……”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

父母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的找到自己对孩子生气的根源,以便后续更好的沟通交流。

3、 需求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感受的起因。

简而言之,就是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明白了这一点,为人父母就不太会去指责孩子,而是会去弄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

父母A:“孩子,你没有做家务,让我很不开心”——指责,批评。

父母B:“孩子,你没有做家务,我有些不开心,因为我昨天有些累,希望得到你的帮助”——需求

4、 请求

所谓请求就是继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孩子的帮助。

请求是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请求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从而提出请求。

在请求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举个例子:

父母A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这个是批评

父母B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个是请求

将这四个元素合并,总结一下就是:“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

另外,孩子与父母在语言组织和情感表达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还请父母们多一些耐心和细心。

写到最后:

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曾说过:

“只有当权威不是以武力而是以爱护、情感和孩子内在的接受为基础时,成人才能对孩子或年轻人实施教育的影响。”

所以,为人父母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切对孩子语言上的伤害!我们的“嘴下留情”,或许不会改变孩子的命运,但足以支撑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周**,199****2712】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