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伴随着雨水,秋季悄悄的来临了。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发高发季节,目前国外疫情仍在爆发,我们仍然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秋冬季儿童易感染的其他传染病也应重视,那秋冬季的疾病都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诺如病毒、支气管炎、肺炎、水痘、麻疹、猩红热、秋季腹泻、手足口病等。 诺如病毒(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略写为NV。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出现皮疹前1-2日至皮疹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在发病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最多,四肢远端最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是轻微的,病程呈自限性,一般1-2周自愈,可不治自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及发热,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除经飞沫传播外,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倦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腮腺逐渐明显肿大,往往从一侧开始,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病人会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多种病毒,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冬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离不开传染病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痛、鼻炎、咽痛和咳嗽等症状,也可出现肠胃不适症状。 1.防治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 2. 切断传播途径 呼吸道感染、水痘、麻疹等疾病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以通过在早晨或者课间适当开窗通风,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雾霾天戴上口罩等措施进行预防;腹泻、手足口等疾病通常是“吃进去”的传染病,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 3. 保护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个体对于该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才有可能患病。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进食多量蔬菜水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锻炼身体,注意衣物增减等措施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预防接种也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4. 计划免疫 要按规定时间及日期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加强疫情预防是关键,勤通风、勤洗手、勤消杀,不扎堆,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公共场所戴口罩。加强家庭个人健康监测,一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主动就诊排查。注意与中、高风险地区旅居人员、疑似或确诊人员接触的要主动向村(社区)、老师报告。 我园在加强各方面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也请家长朋友做好配合工作: 1. 幼儿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需告知班级老师具体情况,如体温度数、呕吐腹泻次数、性状等,以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所有发热的孩子退热后48小时才能返园;腹泻呕吐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能返园。 3.积极配合班级教师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做好幼儿的个人卫生。 4.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季节变化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 5.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口聚集的场所和空气污浊的场所游玩。 6. 家长应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孩子自查,发现异常(如: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并向老师请假。 7.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合理搭配孩子膳食,少吃零食。 8.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健康状况。 家园共育,携手共进, 做好幼儿秋冬季保健工作, 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字:傅宇 孙佳怡 编辑:陈康 孙佳怡 审核:傅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