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三台县塔山镇柳池“毛主席著作学习室”是四川省政府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学习室目前是绵阳市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期间的近现代文物遗迹。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在本县原柳池镇(现划归塔山镇)清溪村土桥沟发现一处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该处文物坐东向西,为一处民国时期的土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现存正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7米。

据清溪村原村主任周大鹏介绍说,该处遗迹为解放前当地大地主邓大原的住宅,解放后分给贫农刘开云等几户村民居住。周大鹏告诉笔者,“关于文革的是非功过,国家早已有定论,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把这处学习室完整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几经周折”。


文革初期,当时的生产队部分社员决定拆掉该处地主住宅,并已动手掀开了房梁上的部分盖瓦,居住在该房屋内的刘开云急忙赶至柳池场镇,找到当时的柳池公社书记钟万富,要求保留该处房宅,理由是:这栋住宅原属于地主,后分给了贫下中农,留下它,今后对年轻人进行阶级教育时就是活生生的教材。钟万富被刘开云说服,立即通知停止拆毁。后来刘开云当上大队书记后,将该处房宅堂屋办成“毛主席著作学习室”,就再也没人敢动拆毁的念头。

1998年8月,柳池镇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学习室淹至1米多深,四合院地势较低的三方被洪水泡垮,但学习室一方的3间房屋却幸存了下来。

在学习室外,远远可见正门额枋上编壁内的八个红色“毛主席著作学习室”大字。在室内刷白的土坯墙上,红色标语依然处处可见,墙上还有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园地”、“标兵台”、“红书台”、“学习制度”、“学习组织”等专栏。在学习室驻足浏览,深深感受到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气息。

参与此处文物普查的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陈卫介绍,此次发现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室”,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实物见证。完好如初保存的学习室,不仅在绵阳境内独一无二,在四川全省都极其罕见。学习室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己投资修缮并立碑保护,保护范围为西至天井外沿水沟,东至村道内沿,南、北至建筑本体-滴水外延10米。修缮后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1966年至1976年那段“文革”历史,了解那段难忘的岁月。 文/图 吴功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