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全世界宝宝都爱“躲猫猫”,除了好玩儿,这些好处你知道吗 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宝宝躺在床上或者婴儿车里,妈妈用毛巾挡住宝宝的脸。 然后妈妈一声:“闷儿哞。“(象声词) 然后突然撤掉毛巾,宝宝就会哈哈大笑。没错,这就是妈妈和孩子经常玩的游戏——躲猫猫。
如果要说有没有一款亲子游戏能够跨越国家、种族、语言,全球各地的妈妈和宝宝都会玩的亲子游戏,那一定就是“躲猫猫”了。 这款亲子游戏,在我们老家叫“藏迷糊儿”,普通话叫“躲猫猫”或者捉迷藏,国外叫做peekaboo 如何玩躲猫猫?
虽然全球各地对这款亲子游戏有着不同的叫法,但是游戏的精髓大同小异,都是妈妈用手挡住孩子或者自己的脸,然后突然出现,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逗得孩子咯咯大笑。 无论是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还是已经两三岁的宝宝,都非常希望和父母一起玩“躲猫猫,”且乐此不疲。 孩子多大可以玩躲猫猫的游戏?
波兰华沙大学的师生经过四年的研究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和妈妈玩“躲猫猫”的游戏了。6个月的宝宝就已经深得“躲猫猫”玩法的精髓。 为什么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躲猫猫”的游戏呢?
在搞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什么是“客体永久性”这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指的是即使有些事物和物质,我们人类目前无法感知,他们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举一个例子,当你闭上眼睛后,在你面前放一个橘子,你无法看到眼前的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橘子就不存在。 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的重要性?
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是婴儿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如果宝宝没有这个概念,她就永远无法明白所有的物质、人都是永久、单独存在的个体。 孩子玩躲猫猫的好处有哪些?
1、有益于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形成 年幼的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之前,看到妈妈离开了,就会大哭,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看不到妈妈,就以为妈妈永远消失了。妈妈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宝宝的反应开始发生改变。 “闷儿哞。“ 诶,妈妈怎么不见了 “闷儿哞。“ 咦,妈妈又出来了。 这个游戏就是在重复“闭眼—放橘子”的过程,几次三番后,宝宝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开始形成,即使看不到妈妈,也知道妈妈还是存在的,并没有离开自己。 2、安全感
孩子在2岁之前,对身边的人和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去探索。但是他们内心也充满了恐惧,害怕被父母抛弃,不愿意和父母分离。 父母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孩子就会明白一个道理:父母不在我身边,不是不要我了。只要我发出声音,他们就会立刻回到我身边,保护我。 这个亲子游戏可以提升宝宝的表达欲望和对身边事物的掌控感,让孩子感到安全,缓解分离焦虑。 3、增加亲子感情 英国BBC有一个纪录片《baby的神奇世界》,片中记录他们的一个实验:婴儿在面对玩具和父母的时候,大脑的波动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孩子面对父母的时候,脑电波就比较活跃。由此可见,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而言,和父母互动是任何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你们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没有之一。 如何提升孩子客体永久性?
专业的儿童医生指出,父母在和宝宝玩“找和藏”的游戏过程中,可以帮助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形成,还有助于孩子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提升。 1、躲猫猫 妈妈用一块干净的毛巾,轻轻盖住宝宝的眼睛说:“妈妈,不见了。”然后再闷儿哞,妈妈回来了。孩子大一点儿,可以让宝宝自己拿着手帕。 2、找玩具 妈妈可以把宝宝喜欢的玩具用毛巾盖起来,一开始可以露出一部分玩具,慢慢的全部盖起来,让宝宝去找。 3、有没有 在宝宝面前,妈妈把玩具从一个盒子里拿出来,然后放进另一个盒子,让宝宝去找。然后可以升级为让宝宝闭上眼,妈妈假装拿出或放进,提升游戏难度。 你们家管 "躲猫猫" 叫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