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咱们三台县城周边,唐、宋时期,东、西、南、北皆有胜景。东有观音寺,西有牛头寺,南有兜率寺,北有慧义(琴泉)寺。城西牛头山上,前几年配合梓州公园4A级景区打造,建起一座高大上的“梓州阁”。
随着城南潼川古城的打造和凯江河堤景观的升级改造,三台本土文化名人张庆先生呼吁建议,恢复印盒上毁于元代的兜率阁,使之成为城南又一景观。
此阁再现了“揽两江而披长虹,瞰潼城而度万井”的大美壮观,弥补了城南多年无美景的缺憾。
(兜率阁全身照) 随着在建的通往山顶旅游公路的贯通和绿化美化配套设施的续建,印盒山这座历史名山以及其上的“兜率”名阁,必将成为三台城郊的驴友打卡地。
“兜率阁”身高不及“梓州阁”,但其下栏杆、回廊,其上飞檐翘角,颜值指数一点也不输“梓州阁”。“兜率阁”这个名字取于唐宋时期印盒山上“兜率寺”名字中的“兜率”二字。
(兜率阁正面)
(门前对联) (兜率阁背面)
“梓州阁”、“兜率阁”虽不及江西南昌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北京颐和园佛香阁、河南万古镇玉皇阁四大名阁,但在唐宋也算梓州名阁了,因为有王勃、杜甫、刘蜕、苏东坡等名流的诗文、题词为其扬名,名人效应不可低估。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扬天下、圈粉无数,便是先例。
(环绕四周的回廊)
(印盒山上鸟瞰南桥)
(在建的上山公路,经剑门泵业公司、云顶寺上山直达兜率阁)
在这个人无大小皆称“哥”的年代,有网友昵称“梓州阁”为“梓州哥”,那么“兜率阁”当然也可以昵称为“兜率哥”了。有了弟弟“兜率哥”,“梓州哥”从此不再孤单寂寞。身着古装、风度翩翩的“兄弟俩”,一南一西北,居高临下,隔江相望,将同沐日月之辉,共同见证三台旅游业的强势崛起。
(张庆先生为兜率阁撰写的碑文)
(站在泰合驾校前的河堤上仰望印盒山)
附:张庆先生《重修梓州印台山兜率阁记》
梓州印盒山兜率阁重光记
三台城南有圣山,挽凯涪两江而伟岸,伴潼川古城而富丽。山俯江城,风光旖旎。观山形独特,而貌酷印盒;恰鬼斧神工,而丰韵天成。
是山,自南朝齐梁,初冠“印盒”;迄明清文俊,雅称“印台”。《通志》有载:“山号三台,乡列名宿,文峰峙左,印台居前,龙顶牛头蜿蜒于西北,涪江郪水萦绕于东南。”故知“印盒山”者,古梓州之名山也。
山之有寺,齐梁为“印盒”,隋为“长寿”,唐为“兜率”。唐人侯圭《梓州东山观音院记》:“梓州浮图,大小共十二。慧义(琴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踞其东。”
唐“诗杰”王勃激情泼墨《浮图碑》,铭“信造化之奇模,盡登臨之妙境”于兜率;“诗圣”杜甫寓梓州,挥毫而歌《上(望)兜率》,留“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于千古;左拾遗“铁面判官”刘蜕,葬文稿数千,冠“兜率文冢”于梓州;宋苏轼“牛头与兜率,云木蔚堆垄”,镌醉游之态于印盒;文同《题兜率》,而“卧看龛灯”,绘兜率禅蕴于画屏。致“兜率”名冠巴蜀而大盛。
隋长寿寺时,寺后有阁名“兜率”,揽两江而披长虹;瞰州城而度万井。雄壮巍峨,五彩琉璃,飞檐翘角,蔚为大观。唐人以禅意深蕴,而使寺随阁名,足见阁之美哉,而使寺之善哉。
然则,痛印盒,有赫赫胜境之名而不长寿;哭兜率,盛六百载唐宋而自元毁。更悲梓州名胜之大殇,自元后八百载湮埋之哀切。
公元2017年春,合“潼川古城”之打造,予据考而吁,请复兜率之阁。企复巍峨而还胜景,续史蕴而靓城南。使两江之美,重现天日;山水之城,古韵勃发;城南之域,拓城富兴。
公元2019年4月15日,四川佳琪集团董事长何映先生大义而出,承县人振兴之重任,出巨资复阁之壮举,鸠工庀材,寻阁之原址破土兴工。历经八月并十日,耗资四百余万元,于公元2019年12月25日还阁重光。
盛世文蕴,中华文化耀东方;县政仁德,兜率古阁浴涅槃。故而歌曰:雄壮不输唐宋身,巍峨重生印盒山。一阁携来百花放,辉煌指日降城南。灵霄五重照三台,不信梓州不复还。万世长铭功德碑,千载犹闻诗圣赞。
新阁落成,手舞足蹈,揖谢马杨何君,不胜悠哉乐哉。感苦吁有成,欣然命笔以为记。
时公元2019年12月26日,梓州张庆。作者 | 张庆、古往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