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三台县成巴高速收费站后面一处静谧的山坡上,一座小石桥静静“躺平”在一山涧,偶有劳作耕夫匆匆而过。但鲜为人知,这座小桥竟是一块清乾隆战死彊场的大将军墓碑。近日,一段尘封几百年的历史故事在桥面缓缓浮现,一块刻满文字的墓碑,揭开了一段潼川籍军事世家不为人知的传奇往事。
对面山腰当地称桅杆梁子
古葟地址当地人称为桅杆梁子,主墓葬在山腰开阔地,墓位丙山壬向,风水甚好。石室墓穴早在60年代被毁,留下一堆糯米拌石灰的墓体残块,可见墓主非富即贵的社会地位。石碑和桅杆己被用作山涧桥面,两座雕刻雄伟的石狮被推下山坡,掩埋在田边。
墓址留下一堆糯米拌石灰的墓体残块,可见墓主非富即贵的社会地位
小桥下面仰望,石碑文字及雕刻清晰可见
爬进小桥下面仰望,石碑文字及雕刻清晰可见,碑额雕刻有代表显赫身份的高浮雕四爪龙盘旋,工艺精湛。墓碑采用楷书阴刻,无声诉说着墓主人的显赫身份。碑文中“皇清诰授资政大夫,原广东右翼镇总兵,官世一等轻车都尉,显考樊公…”的记载令人震惊。原来,墓碑主人竟是清朝时期的正二品大员,官至广东右翼镇总兵,妥妥的封疆大吏。

诰授资政大夫,原广东右翼镇总兵,官世一等轻车都尉
碑额雕刻有代表显赫身份的高浮雕四爪龙盘旋
显考樊公
墓碑除去碑座长220厘米,宽53厘米,厚22厘米,字体流畅,错落有致,应为当时名家所书。
碑尾记载后人为绳、继祖、达
碑文记载为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十月二十八日彀旦。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距今255年。碑尾记载后人为继祖、达、绳。中间后人即墓主儿子樊继组,清史记载为浙江镇总兵,正二品武官。可能是他亲自护送灵柩回原籍归葬。不知另两位后人姓名只留一字是何用意?有待研究。
石碑背面有墓主生平及家族事迹介绍,面向桥面,经路人常年踩踏,字迹模糊但仍依稀可辨。介绍了墓碑主人樊公经文,妣谭氏…家族世代行武,征战彊场,家族显赫及墓主在清乾隆三十四年第四次清缅战争中,率兵远赴云南、缅甸,战死疆场的英勇事迹及朝廷褒奖赐封荣誉等。

石碑背面有墓主生平及家族事迹介绍
据清代嘉庆三台县志记载,“广东总兵樊经文墓,在治南七里蒙家坡”,经考证,此墓地址跟县志相符,蒙家坡即成巴高速收费站后面,现潼川镇广化九村。
清代嘉庆三台县志记载广东总兵樊经文墓,在治南七里蒙家坡(三台县潼川镇广化九村)
据清史记载,墓主樊经文家族显赫,世代行伍。之父樊廷,籍贯潼川(现三台县),初入伍从军,历经清雍正、乾隆两朝名将。先后从征乌蒙、青海、西藏、准噶尔、屡立功,累官至甘肃肃州镇总兵、陕西固原督。乾隆初任总统提督,出驻新疆哈密,防守西北边境。在边几年,经历多次战役,以寡敌众,剿灭新疆准噶尔叛贼科舍图卡伦及乌蒙叛贼噶尔丹部。在任以病乞罢,卒於新疆哈密,赐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后人均沿袭爵衔)因地宜葬凉州(现甘肃武威市)。

樊廷剿灭新疆准噶尔叛贼科舍图卡伦及乌蒙叛贼噶尔丹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蓝齐儿的丈夫)
清朝著名的“清缅战争”
墓主樊经文为清乾隆广东右翼镇总兵,在著名的清朝“清缅战争”中阵亡。归葬潼川。.
樊经文之子樊继祖,(姓名碑尾有记)1796年官湖北副将,从二品武官,因围剿白莲教有功,1798年升任正二品武官、浙江镇总兵,后病逝任上,归葬湖北恩施。樊继祖之子樊从典沿袭爵衔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因父职调动改籍湖北恩施。樊从典之子樊變,官湖南永州镇总兵,正二品武官。同治年中,樊變因与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左宗棠产生权力冲突,官场失败被同冶皇帝革职回家,成为晚清政治斗争焦点事件“劣幕案”的核心人物之一。樊變之子樊增祥,清同治六年乡试中举,清光绪三年中进士,曾师从张子洞并担任幕僚,历任陕西宜川、渭南知县,陕西布政史,署理两江护理总督,民国元年任参政员参政。一生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以及民国新旧军阀政权更迭,是中国近代文学史著名人物。遗诗三万余首,著有《樊山全集》等。
近代文学史著名人物樊增祥(1846~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
樊增祥书法作品
樊经文墓与清代康熙年潼川武举人谭行义墓间距三里,谭行义官至江南提督、浙江提督、福建陆路提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正一品大员。与樊经文之父樊廷同为清代名将。同朝行武镇守边关,又同籍潼川府(现三台县)的“老乡”,他们之间又有何渊源…?
三台南路谭行义家族族谱记载了谭行义夫人蒙氏简历:“妣蒙氏,本邑蒙志正长女,生于康熙丁卯年于蒙家沟(现三台县现广化九村)。而樊经文墓址正在现广化九村蒙家坡,即谭行义夫人蒙氏娘家。据当地谭氏族人介绍,谭行义在任上死后,乾隆皇帝赏赐谭家后人百亩良田就在蒙家坡(县城学街原谭家祠同属谭行义家族祠堂)。此地谭姓后人属谭行义直系。当地谭姓后人听老辈传说,墓主樊经文夫人谭氏即为谭行义之女,谭行义与樊廷是姻亲,谭行义是墓主樊经文的岳父。
墓址侧面竟还留存有几公里古驿道(重庆万州至成都巴蜀古驿道残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家族显赫,驰骋沙场,征战边疆的二品大将军墓碑,如今竟化作铺路石板。其人生也随时代潮流而沉浮跌宕,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沧海桑田。
这块墓碑的现世,为研究清朝历史、官吏制度、疆域战争及挖掘三台县历史名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佐证了三台县是名符其实“将军县”的历史根源。
据史料记载,三台县在历史上将帅辈出,考取武进士,武举人众多,从军征战任千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提督等将帅上百人。近现代也涌现出众多将帅,如民国时高级将领赖心辉、景嘉谟、刘雨卿,李宏锟等。建国后,原籍三台县象山乡,(1953年划归射洪县)早期参加革命的开国中将贺诚、中央军委原总参谋长、原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原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上将、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忠兴中将、现任中央军委政法委书记王仁华上将等。彰显了三台县人杰地灵,精英辈出。
作者:吴功斌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