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本帖最后由 三台职业技术学校 于 2025-3-27 01:17 编辑
三台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溯源于1958年建立的“三台县飞马初级中学校”。几经传承演变,已是川北一颗璀璨的中职教育明珠。 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成果展示基地、绵阳市首批备案的专项职业能力评价机构。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营养与健康学校、四川省三星中职名校等殊荣。 学校文化底蕴深厚,职教氛围浓郁。六十多年,栉风沐雨。数代刘营职中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修身精技”的学校精神,不断丰富着“勤学明道,琢技报国”的校训内涵。六十多年,薪火相传。学校始终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一大批职教名师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近万毕业生从这里升入知名大学深造或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六十多年,沧桑砥砺。学校早已从80年代的农职班起步,发展成为绵阳市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中职学校。 新学校坐落于三台县梓州产城新区,北依涪江,南倚凤凰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校园花香四溢、蜂飞蝶舞、树木葱茏。教学大楼,巍峨壮观;实训大楼,设施一流;“宾馆式”宿舍,温馨舒适;“立体式”餐厅,干净整洁。 学校现有教学班142个,在籍学生6697人,教职工417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专业课教师203人,“双师型”教师121人。硕士研究生12人,正高级讲师3人,高级(教)讲师110人。 学校实行校部二级制管理,设有教育与现代服务业部、信息与财经商贸部、建筑与机电工程部、汽车与智能控制部、高考升学部五个部,开设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20个专业。其中,教育与现代服务业部开设有幼儿保育、社会文化艺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戏曲表演、应急救援等7个专业;信息与财经商贸部开设有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畜禽生产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5个专业;建筑与机电工程部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农村电气化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等5个专业;汽车与智能控制部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运动训练等3个专业。 学校开办有订单就业班、单招升学班、高考升学班,还与四川建院、四川幼专、四川航天职院、西南航空职院、三河职院等5所高职院校合作,开办“3+2”五年制贯通培养班,助力中职学生圆梦大学;与三台一中合作,开办职普融通班,为学生架起再读普高的立交桥。 学校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宏的发展史。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958-1985年) 1958年,三台县飞马初级中学创办,校址位于刘营公社卫星大队的观音寺。 1961年8月,因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飞马初级中学停办。 1963年秋,学校改为三台县飞马民办初级中学,并迁至刘营公社西北约一里许的浅丘上。 1970年,学校由民办转为公办,担负起“为民教子,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1980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经县革委批准试办农职班,主要开设果树专业和养殖专业。 1983年8月,经绵阳地区文教局批准,学校正式改为“三台县飞马农业中学”。 学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三台县较早办学的两所中职学校之一,从此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适用人才,开始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学校跻身全省一流中职学校行列,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规范,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逐步彰显。 1985年4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三台县刘营职业中学”,增设缝纫专业班。 1985-1986年,学校增设了多个专业,学生规模和师资力量逐步壮大。在后续的发展中,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1997年4月,学校创建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增挂“三台职业中专学校”校牌。 2002年8月,学校合并三台县城西中学,挂牌“四川省三台职业中专校”。 2004年3月,学校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发展壮大与成功申创国重(1985-2004年) 学校跻身全省一流中职学校行列,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规范,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逐步彰显。 1985年4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三台县刘营职业中学”,增设缝纫专业班。 1985-1986年,学校增设了多个专业,学生规模和师资力量逐步壮大。在后续的发展中,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1997年4月,学校创建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增挂“三台职业中专学校”校牌。 2002年8月,学校合并三台县城西中学,挂牌“四川省三台职业中专校”。 2004年3月,学校被评选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三、整合与集团化办学(2004-2019年) 第一阶段(2004.03--2007.08) 2004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刘营职中为基础,将刘营职中、城西职中、琴泉职中、乐安职中整合,在保留刘营职中校名基础上,组建三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三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一套班子、四所分校(刘营分校、城西分校中、琴泉分校、乐安分校)办学模式,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通过整合资源,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时的生源规模、管理特色引来周边县市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争相效仿。2007年,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达到第一个高峰期。 第二阶段(2007.08--2017.01) 2007年8月,县委、县政府以“国有民办公助”的形式,将刘营分校、城西分校托管给德阳通用职教集团,琴泉分校、乐安分校托管给四川中山教育集团。由于学校性质不明,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实作实训设备严重短缺,办学质量明显下滑,办学规模急剧缩小,学校发展陷入低谷。2013年,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研,作出了全面终止中职学校托管的决定,并于2016年底全面终止托管,收归国有公办,学校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第三阶段(2017.02--2019.12) 2017年2月,三台县教育和体育局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三个校区(刘营校区、城西校区、琴泉校区)”的思路,将原职教中心刘营、城西、乐安、琴泉四所分校整合成新的职教中心,对外称“刘营职中”,实行“一校三区”管理模式。 通过理顺教体局、职教中心、学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避免了专业重复建设和招生无序竞争的情况发生,减少了内耗,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一系列职教发展组合拳,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学校明确了“服务三台地方经济,造福一方黎民百姓,给青年学生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匠梓成器、和心修业”办学理念体系,形成了“生有特长、师有特技、校有特色”的良好格局。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的成效初步显现。 四、新时代学校探索与发展(2020年1月至今) 校区搬迁与新起点开启。2020年,刘营职中刘营、琴泉、城西三个校区整体搬迁整合到县城五里梁梓州产城新区新学校。新学校投资约4.5亿元,占地177.3亩,建筑总面积达13.59万㎡,可充分满足6500名学生和400名教师的教学、实训以及生活需求。校园布局融合现代、人文、生态元素,环境优美,教学与实训设施先进,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体系与发展理念明确。搬入新校区后,学校总结提炼出以“勤学明道、琢技报国”校训为核心的“勤·琢”办学理念体系。秉持“学生有自信,教师有成就,专业有示范,学校有特色” 的管理思路,以数控技术应用省示范专业建设、四川省中职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内涵发展,升学与就业并重,向着“市内精品、省内示范、西部一流”的现代中职名校奋进。 管理体制与办学条件持续优化。学校规范管理体制,打破三个校区之间的壁垒,统一干部教师思想,顺利实现学校的融合再造与平稳过渡。同时,完善校部二级制管理体系,凝聚起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力量,筑牢了建设现代中职名校的根基。同时,加大投入,完成“1+X”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多媒体平台、智慧校园平台等价值79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并建成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应急救援实训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无人机实训室、航空实训室、VR实训室等14个实训(中心)室,充分满足学生实训实作的需求,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业设置与调整更加科学。数控技术应用省示范专业建设高分通过终期验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其他专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成功成为四川省“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在建单位。为适应新技术和企业新需求,新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应急救援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畜禽生产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布局。 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不断攀升。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成绩斐然。升学人数持续创新高,3522名毕业生考入优质专科学校,118名毕业生考入本科院校。各类大赛成绩不断刷新,突破省赛一等奖,蝉联市赛特等奖,开辟区域赛和创新赛新奖项。此外,成功结题省市科研课题3个,获阶段性成果奖2次;还有10个在研省市科研课题,促进广大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发展。 办学规模与服务能力稳步扩大。自2020年起,招生人数按照每年1200-1500人逐年递增,2022年在校生规模达到7500 余人,迎来办学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根据需要为三台县鑫中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绵阳九州集团、绵阳京东方等企业提供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学校依托1+X证书试点校、技能鉴定站、绵阳市公共实训分基地、绵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分考场,建成9个“1+X”证书考场,取得34项职业工种的评价资格;每年培训电工、焊工、电子商务、保育员、客房服务、酒店管理等工种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及县内企业职工的在岗提升培训4200余人次,考证1100余人次;为三台、绵阳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学校内涵和实力全面提升,连续四年在绵阳市办学水平评估中荣获一等奖及以上等次。2022年圆满完成数控技术应用省示范专业建设,2023年3月,绵阳市政府在学校挂牌“绵阳乡村振兴学校”。同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三星级中职名校”“四川省营养与健康学校”,并蝉联2023年和2024年两届绵阳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突出贡献奖、团体特等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2024年1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三台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发展站上新起点,全面拉开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学校发展进入新时代。
(来源:党政办 撰稿与编辑:王开钦 一审一校:张 刚 二审二校:刘洪波 三审三校:崔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