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深耕画坛四十余年的艺术家赵德贤先生,终于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一组(20幅)山水写意画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这在很多同行眼里,这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画艺天花板。
赵德贤出生于三台县高堰乡(现并入塔山镇)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与绘画绝缘。少年时代上小学、时,他学了一点简笔画。1974年,他去村里当民办教师,村上负责教师赖家清看了他画的黑板报刋头还不错,就叫他为学校办壁报。赵德贤不便推辞,挥笔作画配文办壁报。接下来,赖家清又让他试画连环画。他当晚就临摹了4幅,后来公社搞画画比赛,赵德贤在美术老师吴崇俊的指导下画了十多幅作品送去公社学校参赛,均获得好评。此间,赵德贤认识了高堰小学刘玉老师的爱人江涛,江老师看了赵德贤的连环画作品,鼓励他学习中国画。后来在江涛老师的辅导下,将中国《介子园》画谱临摹了八遍,直到比较满意为止。
1977年,赵德贤到三台县城读师范,其间经常为班上和学校学生会办板报,画刋头和插画,还为学校(政冶老师向尊相讲课需要)一夜之间画过两张全开大的军用地图。赵德贤良好的绘画基础,引起了三台师范学校美术教员魏仕德的关注。后来魏老师把自已的工作室交给赵德贤作为学习绘画场所。赵德贤得到魏老师的指点,课余常在那里静静地作画,深夜方休。不久,魏仕德把自己画的山水画《涪江系列》长卷,拿给赵德贤看。绘画天赋颇高的赵德贤领悟到作品灵魂所在,默默记住了画中的要点,很快画出了2米长的涪江山水交给魏老师看。魏老师看后赞道:“画得可以嘛!”得到魏老师肯定,赵德贤心里美滋滋的。
新学期伊始,赵德贤被魏仕德老师推荐到三台民中代课,教授初中三年级的美术,每周两节课。这也成为赵德贤画技再上层楼的平台。学期结束时,校长表示,希望他毕业后来校任教。
可是,赵德贤中师毕业后并未分配到县城三台民中,而是去了新德公社初中教书,一年后调往永新乡初中执教。1981年初春,赵德贤迎来人生的转折点。那天,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唐有源来校检查工作,在全校教师会上讲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后告知赵德贤说,县上推荐他去考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进修班(该班是教育部师范司分配给云、贵、川,外加新疆和西藏五个省,十八个名额,脱产带薪学习两年。)赵德贤认真准备,到绵阳市一中考完试,半个月后,如愿拿到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录取通知书。
来到西师美术系,他见到同学中高手如云。此时,赵德贤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知道自已原本只学了点皮毛,才知道画无止境,艺无天花板。向来不服输的他暗自发力,自定目标,奋起直追。坚持每天早起晚睡,(除了上正课外)坚持每天的早、中、晚学习素描、色彩写生。理论上,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外美术史、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绘画创作、工艺美术设计、中外名画赏析等。在绘画实践方面,他主攻山水大写意。在这座西南地区的高等学府,赵德贤才真正懂得绘画的真蒂,脱离生活的绘画艺术,只能是枯燥乏味的临摹,而临摹得再好的作品,也只能是缺乏创新、缺乏神韵的形似而已。真正的好作品,是作者深入生活去观察、去感悟、去解读,从中发现美,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佳作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德贤利用寒暑假,和他的同道、学生们一起外出写生,把自已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在生活中,他也乐意做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见到一棵造型奇特的树、石头,一个姿态不同的背影,都会用手机拍下来,或用简笔画的形式勾下来,作为绘画素材研究一番。那天,他爬上南门城楼会友,见到一处四合院的天井里,一个身着红装的辣妹子正站在梯子上往簸箕里摊晒红辣椒。赵德贤立刻铺纸提笔醮墨,将这些小青瓦上几簸箕红辣的绝美画面记录下来,后来成为他绘画创作中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国画佳作。
大学毕业归来,赵德贤成为母校三台师范的一名美术教员。为上好第一堂课,他精心备课,并把所讲内容背下来。上讲台前,见到来听课的老师和校长,他有点紧张。校长刘策见状,立刻鼓励他“别紧张”。台上45分钟,赵德贤并没有看教案,尽情发挥,收放自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走下讲台,他听到的是校长和听课老师的好评。
赵德贤接手的是一个“民师班”。当时中等师范教育并无美术教材,赵德贤就自编美术教材。1985年,省上举办全省中师生绘画作品展览,赵德贤把学生们的作品选了20幅送到成都美术馆参展。评奖时,三台师范的所有作品均让专家评委们眼前一亮,全部过了初选关。为了照顾兄弟师范学校的面子,赵德贤主动将其中8幅作品剔除,且向评委们声明,只参展不评奖。就这样,三台师范选送的12幅作品,全部荣获一、二、三等奖。当时的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画家范朴说,三台师范送来的绘画作品,比美术学院“大二”学生都画得好。
1985年,《中学语文》杂志举办全国中师生手抄报比赛,三台师范的《星星》手抄报从全国数万份手抄报中脱颖而出,以其绘图、汉字、总体设计全优的高分,惊艳了评委们的目光,获得团体特等奖。奖牌的背后,少不了指导老师赵德贤的心血。此后省、市、中师中专生绘画比赛,每次都有三台师范的学子登台受奖。
1994年,正当赵德贤专心美术教学时,学校却动员他去勤工俭学,为学校创收。赵德贤与学校签了一年合同。正好,将他在大学里学到的工艺美术知识派上用场。他跟一些房屋装修公司合作,为其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干得风生水起。忙的时候,天一亮就被装修公司的车接走。闲来无事,他就养鸽子玩。赵德贤说,干了几年,心早就“野”了,偶尔画一幅,行家看了,都说他画技退步了。一名绘画界好友见赵德贤丢开美术创作去搞装修设计、把玩信鸽,直言不讳地批评他“正事不做,邪而有余。”
听了这些话,赵德贤那颗玻璃心碎了一地。夜深人静,他却展转难眠。朋友的逆耳忠言
犹如一枚绣花针,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从此,他暗下决心,重拾画笔,坚持写生、创作。为了专注干好教书育人的正事,赵德贤心一横,把几十只养出感情的鸽子全送部人。
2012年,四川诗书画院高级研修班面向全国招生,报名187人,录取13人。赵德贤有幸成为1/13。与画坛大家和名师为伍,赵德贤的画技再上层楼。他的恩师刘朴教授说,凭学历,你不是最高的,但你的绘画作品颇有神韵,创新能力优于很多学员,综合实力名列前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2015年退休后,赵德贤终于有了大把时光。先后游历了川内的甘孜、阿坝、乐山、眉山、茂县、理县、平武、北川等,省外除东北三省和海南省没有过外,其余省市都被他跑完了,像陕西、河南、云南、山西几个省,还反复去写、去画。每到一处,早出晚归,亲水读浪,爬山观云,搜罗奇峰异水,积淀视觉领悟,然后动笔写生,少则一周,多则30天。赵德贤喜水爱山,将“山脉”二字作为自己的艺名,且创作的作品大多有山。比如《深山藏古寺》《万山红遍》《打山果》《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等。在他笔下,四时山景,如诗似画,绚丽多彩——春绿,夏青,秋黄,冬白。
2018年,赵德贤参加中国画坛名家户外写生活动。在20多天的写生活动中,赵德贤每天同水、云、雾、自然人打交道,欣赏捕捉大自然的美,不停地悟,不断地画,佳作连连。同时也认识了大批职业画家、大学美术系的教授和中国画坛名家。他虚心向他们学习,博采众长,“转移多师是吾师”,受益匪浅。赵德贤成为一名高级美术教师后,原绵阳市教育局、成都市铁路师范、江油市幼儿师范、绵阳师范、绵阳市教育学院任教或工作,但均被他婉拒。因为,他眷恋着家乡这片灵山秀水,他舍不得三台这帮朋友和画坛同仁。
当笔者问及外出写生感受最深是哪里时,赵德贤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当然是北川小寨子沟、神树林、西窝羌寨等。那里山美水美,人心更美。2017年,赵德贤一个人到北川小寨子沟体验生活,一住就是90多天。他说:“那里的羌民纯朴诚实,品德高尚,性格豪爽。我们住在那里,每天两餐有肉,美酒管够。每晚的歌舞篝火晚会免费观看,且把我们安排坐在前排。去别的山沟、别的羌寨写生,西窝羌寨的羌民义务带路做向导,并拒收报酬。享受这样高规格的待遇,却只收我们每人每天70元人民币。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北川人民对艺术家的尊敬和欢迎,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在羌寨,赵德贤先后创作了反映羌民劳作与生活的《尔玛寨的清晨》《羌寨之秋》等作品。
中国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对赵德贤的画赞赏有加:先生的山水集成南派北宗之法,可以对境造意,表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格局。先生作山水,非常重视游历真山真水,积淀视觉经验,把自然的东西观之入心,然后画之显真。写意乾坤万里,常以自然为妙。创作出突危峰下览深谷的丹青上品。云来山如画,云山共高下。四时流丽,风行雨霁。这些山水,绝对是取法为上,得法亦为上乘的证见。起笔好文章,落墨卓气韵。先生画性超人,觉悟画道真诀,在画坛行走以实力立身,以功夫折服众人。由此可见,先生无论是在修养层面还是艺术创作层面,都取得了与日益隆的成绩。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不知草木承何异,但见江山长带春。”最近这些年,赵德贤的画艺突飞猛进,硕果累累。他创作的300多件作品中,其中多件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化厅、美术家协会、市文化局等举办的展览和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曾经获绵阳市特等奖、四川省一等奖作品《河道湾湾》,在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此外,他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美术论文16篇,发表绘画作品65幅。2014年曾参加“首届全国网络美展”,多件作品曾被《中国美术》《中国书画报》《中国画》等杂志刊登。出版有《一代名家·赵德贤》画册。赵德贤曾任三台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绵阳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三台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深耕画坛四十秋,精益求精竞风流。名师光环加身且谦虚低调的赵德贤仍未辍笔。他告诉笔者,他目前正在创作一幅40多米长的老县城风貌《梓州印记》长卷,以此再现已经消失多年的三台县城主要老街那种小青瓦、木柱墙、石头城等风土人情式的地方风貌。他说,在县城生活了三十多年,老街的一砖一瓦,一铺一店都烂熟于心。他要把一代老人才有的乡愁展示出来,让年青一代不忘过往,珍惜今天。
【梓州·人物】图说梓州事 文述三台人
传播正能量 做好新媒体
作者/古歌
《梓州·人物》有偿征文啦!图说梓州事,文述三台人,传播正能量,讲好新故事!不管你的写作对象是成功人士,例如: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是平凡大众,例如:建筑工人、老师、护士等都可以选材投稿,原创作品一经采纳将获得栏目组高额稿费,我们将在三台在线微信公众号、APP、网站、都市生活报同时发表,并署名作者,年终还将推出纸质刊物发放,让你的大作被更多的三台人熟知!
我们不会埋没任何有才华的人,欢迎你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