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会看大人的脸色、逆反心理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再现,并非是可怕的“洪水猛兽”,它是儿童自我意识强化的一种表现。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在逆反期内,家长尤其不要跟孩子斗气较劲,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尊重孩子,发扬家庭民主,多听各方意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改错的时间,不要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降服孩子。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如何更了解孩子? 怎么做才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赏识孩子,肯定孩子。在家长赏识的目光里,教育充满了希望。得到家长的赏识,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数落、训斥孩子,对孩子吹毛求疵,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且还会使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之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骑车……例如他们在学英语培训学校的表现很差,老师批评了很多次。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机会,不要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别人都会就你还学不会”。
俗语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长对孩子的批评除了会让孩子心里难受外,也会让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远,对亲子双方没有任何好处。没有谁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错,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我们要多给他们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更正错误。
蹲下身子,耐下性子。在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接受家长的观点,也有利于教育信息的正向传递。面对倔强的孩子,家长要有耐性,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长要不怕在孩子面前丢面子,肯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学会倾听孩子声音,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许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暖暖的几句话,轻轻的几次抚摸,孩子的心结就已解开。
教育孩子的基础就是沟通,但家长切莫急功近利。
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难,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地说,只要抓好习惯和亲子关系这两点,养育孩子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