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焊接、打磨、组装、喷漆……近日,在灵兴镇灵峰村的凯亿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里,工人们正在技术负责人李兴智的指挥下,认真加工麦冬烘干机组。焊枪挥动,钢花飞溅,一台烘干机组锅炉渐成雏形。
“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打造,不能出一点儿差错。”麦冬烘干机组的发明者李兴智告诉记者,组装完成的烘干机不但可以烘烤麦冬,还可以对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作物进行烘干处理,很受当地群众和种植大户欢迎。
李兴智说,为了发明这套设备,他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
致力研发 他从不言退休
今年59岁的李兴智是原三台县黄磷厂职工。90年代初期是黄磷厂的高光时期,随着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等原因,黄磷厂开始减产裁员。“我主要负责机电维修和技术研发,是厂里骨干。”李兴智说,考虑到多种原因,他决定辞职出去闯一闯。
“先后做过工程,还参与高铁项目建设,后来进了企业。收入高,还有更多时间学习和研发。”李兴智告诉记者,在企业工作期间,他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研发水平,设计和发明的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2017年春节,李兴智到岳父家做客,看到当地农户加工麦冬依然采用煤炭熏烤的方式,感到震惊。“煤炭熏烤麦冬费时费力,能耗大污染重,影响麦冬品质不说,还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李兴智决定发明一套麦冬烘干机来取代传统的熏烤技术。
要发明一套麦冬烘干机非同易事,家人考虑到他年龄大,不愿意让他伤神费力。李兴智说,我还没到退休的时候,为了咱们的麦冬,这套麦冬烘干机就是再难,我也要把它搞出来。
亏损300多万元 他矢志不渝
在说服了家人后,李兴智拿出积攒的200多万元积蓄,购买了钢材和各类机械加工设备,准备大干一番。“说的时候容易,干起来才晓得艰难。”李兴智说,为了搞出设计图纸,他走访了几十家麦冬加工大户,到高校和网上请教专家,前前后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图纸出来了,制造更加不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李兴智说,为了切割出规格的钢材,生产出合格的烘干机组,他先后用废了70多吨钢材,前期投入的200多万元也打了水漂。
多次受挫,李兴智信心有些动摇,但一遇到昔日走访的麦冬种植大户询问起这件事,他又坚定了信念,同拼西凑了数十万元投入研发。2018年初,第一代麦冬烘干机成功研制,并投入生产运行。当年7月,该项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追求无止境 他创新前行
“第一代麦冬烘干机投入使用后,生产成本、产能提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采用燃煤,容易产生废气,污染环境。” 李兴智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他便着手设备改造升级。
在凯亿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里,记者见到了已经是第五代的麦冬烘干机。李兴智介绍,第五代烘干机是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麦冬主产区各种烘干机和烘干技术基础上研发的一种结构新、效率高、运行经济、操作智能化的烘干设备。采用第四代生物质燃料热风炉,既能对麦冬、果实类农产品、中药材以及粮食进行烘干处理,加之热源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杜绝了以往的硫、砷、汞等化学污染,烟、尘等物理污染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最低值,特别环保。
“操作简单,实现了温湿度自控、滚筒运行自控、燃料自控、翻料自控全智能化设计,让整个运行成本得到了显著下降。”李兴智说,由于保证了加工的产品质量、设备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效果得到了商家和广大农户的好评,产品推广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梓州·人物】图说梓州事 文述三台人
传播正能量 做好新媒体
作者/六一
《梓州·人物》有偿征文啦!图说梓州事,文述三台人,传播正能量,讲好新故事!不管你的写作对象是成功人士,例如: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是平凡大众,例如:建筑工人、老师、护士等都可以选材投稿,原创作品一经采纳将获得栏目组高额稿费,我们将在三台在线微信公众号、APP、网站、都市生活报同时发表,并署名作者,年终还将推出纸质刊物发放,让你的大作被更多的三台人熟知!
我们不会埋没任何有才华的人,欢迎你的投稿!
投稿电话:15386651666/strong>(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