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三台故事》(三十二)记忆深处的号子声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22-10-2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记忆深处的号子声


作者:邹开歧


“  唷嗬嗬”

“嗬嗬嗬嗬”

“ 脚踩(那个)石头嘛

“嘿嗨”

“手爬(那个)沙唷嗬”

“嘿嗨”

:“躬腰(那个)驼背嘛,

“嘿嗨”

“把船拉唷嗬”

“嘿嗨”

……


这是我小时候在涪江岸边听到的船工号子。


这声音好像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抹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从我开始记事,涪江号子就成了我最喜欢的旋律。


涪江,一直是我心中的未解之谜,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1958年,参加了初中毕业的升学考试,我就去凯江汇入涪江的幺口子,讨了一份拉船上绵阳的差事。


从三台拉船到绵阳,三元八角。预支了八角钱,将行李往船上一甩,就上街买米买莱,准备途中的生活。


天还没黑,我们这只船上的人已到齐,包括我在内一共九人。


微信图片_20221020084143.jpg


他们各自都带了吃的,当然少不了酒。各自放好行李就拿着吃食到船头上,蹲的蹲着,坐的坐着,船老大从后舱里端了一铜盆煮花生和一壶高梁酒,除我之外,他们都带了盐渍胡豆,麻辣豌豆,豆腐干,还有卤肉,油炸花生米,全都摆在船头上,无拘无束,有说有笑吃起花儿开了。我一个人,在船尾上埋头看着江水出神。哪晓得唷,他们又喊又拉,硬把我抓扯过去。


一位有点儿干瘦,留有几根虾米胡子的老头儿说,“小伙子,客啥子气嘛,前世修来同船渡,上了船就是一家人,别那么不好意思。”  顺手拈起一片卤猪耳朵硬往我嘴里塞。


船老大也说,“从这个时候起,我们这只船上的人就要梱成一把,哪个也不准扯单线。” 话还没落音,就把酒碗递到了我的嘴边。我的船工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天早上,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起“锚”。我们的船老大摊开双手,吐了一口唾沫在手板心上,两手一搓,向左右两边吼了一声,“开船啰!”,另三只船上便有人应和。只见船老大将船头上插在眼孔里的木桩(这就是“锚”)用力往上一提,然后两手紧握篙杆,蹬起八字脚往岸上一杵,船就离岸向江心移动。后驾长全神贯注地摇着橹,在前驾长指挥下,出了幺口子,进入涪江,向东山寺下的岸边靠近。这时的我,开始有点儿没有抓拿的感觉。但是,已经上了船,是福是祸都得兜着。


当船接近岸边,虾米胡子手上提着纤绳第一个跳上了岸,我也手里拿着背带跟着上去了。


在虾米胡的指划下,胖哥拉头纤,另两位一个叫“酒罐儿”,一个叫“烟灰”。走二和走三,我和虾米胡一左一右走四和五。还有两位是兄弟两人,憨厚朴实,不善言语,都叫他俩大憨和二憨。就像排兵布阵一样,各人找到了各人的位置。在虾米胡的指教下,我学会了怎么将背带定位在纤绳上。于是,大家都射杆子地朝前跑,纤绳一下子就绷紧了。我感觉得到,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们住后拖,这就不得不使劲用力了。


虾米胡亮开嗓门吼起了第一声号子:“幺娃幺娃幺唷嗬”,

大家跟着合了起来:“嘿嗨”。

紧接着就是虾米胡领吼一句,大家合一句:

“背搭(那个)挎在(嘛)“      

“嘿嗨”

“肩膀上(哦嗬)”

“ 嘿嗨”

“行船(那个)走水(哟嗬)”

“嘿嗨”

“上绵阳(哦嗬)”

“嘿嗨,”

“有难(那个)同挡(嘛)”

“嘿嗨”

“福同享(哟荷)”

“嘿嗨”

“偷奸(那个)耍滑(嘛)”

“嘿嗨”

“(我)操他娘(哟嗬)”

“  嘿嗨”。


我抬头一望,滔滔江水滚滚而来,望不见头,看不见尾。这一下,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心里头不明不白地打了几个寒颤。


我们经过的第一个滩叫筲箕滩 。这滩既不陡也不长。一伙杆子就拉上去了。紧接着是观音渡,只是水深,还不算浪急。我总想多用力,争取在他们面前留个好印象。


虾米胡把我拉伸了的背带用巴掌拍了一下:“小伙子,莫展冲冲劲:”


微信图片_20221020084148.jpg


跟在后面的二憨说 : “走直线,莫横起拉”。


酒罐回头斜了我一眼,“乱球拉嘛就站倒一边去当舅子!”


我才是落了个费力不讨好,埋着头腔都不敢开。


过了观音渡,就该吃晌午饭了。每个人的罐罐饭已经蒸好,各吃各的饭,各人都把莱放在中间共用。这真是应了民间的一句话:“船帮上的人,忤逆挣钱和气用”。被称为“酒罐”的人,一天三顿不离酒。被叫着“烟灰”的人,不管在哪儿,只要屁股一放下来,就会把叶子烟杆塞在嘴里叭哒,叭哒地抽起来。


吃了 午饭,最现力扎的活儿来了。柳林滩就在我们眼面前,波涛汹涌,滩险浪急,要把船拉上滩实在是艰难啊!


几年前,我曾顶着寒风在江边听船工吼号子,看船工拉船挣滩,怎么也没想到,几年后,在这里拉船吼号子的人中间,居然有一个人是我自己。


据说,涪江三台至绵阳段共有大小河脊,沙州30多处,滩头20余处,其中尤以柳林滩又险又长,俗有“柳林三滩”之称。无论洪水还是枯水,上下船只过“三滩”都得格外小心。因为多年来,这里常发生行船事故。这些事儿,都是我后来才听说的。


船过观音渡,有一段稍微平缓的水面,夏秋两季,水位高,不怕石头碰着船,又少了几分风险,但波翻浪诵让人望而胆怯。别看虾米胡瘦筋筋,干膘人一个,在这种捺弓上弦的紧要关头还像个主事的,就像排兵布阵一样,将两只船的人合在一起,由他指挥。嗨,这才叫阵势。吼起号子来,真有那么一种应山应水的感觉。内容我记不清了。


其实,号子的内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气势,一个群体的默契与合力。船工们吼着号子,上身几乎扒在河滩上,双脚死死地蹬在河滩上,一步一步地前移,每向前一步,硬是要把全身所有的力气使出来。然而,这力气是拌合着一声声号子传送出来的。所以,给我的感觉是,船不是拉上滩的,是船工们用高亢的号子声吼上滩的 。 声音,也是一种力量。


事后回味起这段挣滩的感觉,可以说甚么都没想,就那么忘命的,不顾一切的,步调一致地吼啊,凭着这吼声,可以劈波斩浪,逆水也可行舟。什么叫步调一致,什么叫同心协力,什么呌拧成一股绳,什么叫劲往一处使,让我在这里找到了最准确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221020084152.jpg


水深浪急过险滩,又是上行的关键时刻,不仅岸上拉船的人拼力气,船上的前后驾长就在这个时候见功夫。如不看好“水路”,随意摇橹,就只能邦倒忙。


我才真正搞醒豁,号子不是吼来耍的,号子,是力的一种暴发方式,或者说是力量的推进器。我就在想,如果船上滩时不兴吼号子,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把船拉上滩了。


事后,当我回想起挣滩的那种场面,有一种感觉,那号子声声,就是千里涪江的精气神!


又一个滩,在号子声中被征服了。


船工们 全身衣服湿透,他们都是赤膊上阵,周身上下除了一条刷把裤儿和一根裤腰带,什么也没有。只有我,一条兰布裤儿挽齐膝盖,一件白背心还扎在皮带里,已经被汗水浸得像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起眼一看,一个二个不仅刷把裤儿被汗水浸湿,额头上,脖子上,胸口上都挂满了汗珠子。我想,这应该是构成涪江号子的重要元素。


船停靠在离灵兴场不远的岸边,回船上休息时,我问虾米胡,拉拢绵阳还有多少个滩。他说:“娃儿哩,黄瓜才取蒂蒂,前面还有黄梁子,青皮嘴,刀背滩,乌龙滩,老鹰滩,竹筒筒滩,特别是又长又陡的猴子石,又湾又长的傲角子。拉船这碗饭没得那么好吃啊”。


胖哥斜起眼睛盯着我:“你娃儿上了这只船,哪怕前面就是一堆一堆的屎,你也得一堆一堆地吃。”


听胖哥这一说,心里头不由得冷了几股,这三元捌角钱实在不好挣啊:


只见他们饮酒,抽烟,喝茶,还摆些怪而古之,听得让人肉麻的龙门阵,好像这一天干的是轻松活儿一样,一点也没有累的感觉,我却觉得脚爬手软一身疼。因为光脚板不是踩在硬梆梆的鹅卵石上,就是踩在晒烫了的沙滩上,这阵子硬是火辣火烧地痛。


平时很少吱声的大憨和二憨端着酒杯走过来,什么话也没说,朝我点了点头,就蹲下身来,一个给我揉腿杆,一个给我揉手臂。揉完了,用巴掌在我身上一拍,点个头,笑一笑,走了。说他俩是哑巴?不是。吼起号子来,声音特别铿锵有力。我一下子觉得,在涪江上找饭吃,不仅要凭力气,还要会吼号子,持别要相互默契。


河道在咱们三台芦溪以上为宽浅,沙脊,支流较多的游荡形河床,我们的船进入此段河道,船工们的心境特别的好,吆喝着非常优雅好听的平水号子,背着纤绳,迈着大步,轻快而潇洒。


微信图片_20221020084157.jpg


这平水号子吼起来非常好听,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像川剧高腔中的慢板二流。可以唱流行的民谣。如“高高山上一树槐,槐树桠上搭戏台,早来三天有戏看,晚来三天戏吆台。”


也可以看到什么唱什么,现编现唱。


这样的号子,不但好听,也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好方式。


我还看到下行船的船工,甩开膀子,划着桡子,船如箭射,颇有那么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按常规,从三台拉船到绵阳,就三天时间。因为途中遇雨,船工们称“扎雨班”,我们花了四天才到达绵阳码头。


我们是拉着空船上绵阳,运煤炭回三台。到了绵阳,船老大就如数把余下的三元钱给了我。拍了拍我的肩膀  : “小伙子,回三台的下水船这活儿你就别干了,你根本干不了,我们也不放心让你干。要坐我们的船回去,起码要等三天,要么就走路回三台。”


我的船工生活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开始,又匆匆地结束,虽然只有这么一次,但这涪江号子的优美旋律,已经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现在,涪江上虽然无船可行了,但是, 涪江号子将会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27 显示全部楼层
沃家 发表于 2022-10-20 0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杨柳春风 发表于 2022-10-20 0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小时候我们河边就有这样的画面,但现在河里早没了如此风景!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家 发表于 2022-10-20 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一串串熟悉的地名,一个个常常听到的浑号仿佛像发生在昨天的故事!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将进酒@潼川观察 发表于 2022-10-20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穿恶浪,踏险滩,嘿作嘿作!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2-10-20 1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邹师爷把一个接地气的文章展现出来,拜读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邓 发表于 2022-10-20 1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0 1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已成历史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从现在开始 发表于 2022-10-20 1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新疆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卫 发表于 2022-10-20 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