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故事》(二十三)
再过两天,就是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历史上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八年抗日战争中,身居大后方的三台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守土抗战,人人有责。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凝聚成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
开始于三台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作者:邹开歧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四川处于全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实行持久抗战的大后方中心地位。咱们三台,应该是这个中心地位的中心地带。八年抗战,咱们三台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知识青年自愿从军运动,在抗日战争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我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四二年一月下旬,日军猛攻缅甸,驻缅甸的英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一九四二年二月下旬,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五月,因战场失利,一部分撤回云南,一部分撤往印度。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为了给驻印度的远征军提供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兵源,在全国发起了学生从军运动。
十一月十五日,在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小范围内进行动员,拉开青年学生从军抗日的序幕。当他们知道,这场抗日战争,在国内使用的武器都比较简单,在印度与日军作战、使用的是现代化武器,所以,需要有知识的青年学生远征印度,奔赴抗日前线。当场就有男生15名,女生4名申请参军。
十一月十六日,在三台县城的中学生中进行动员时,当场有男生200多人,女生30多人报名。
当天晚上,在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礼堂再次进行动员,参加者,有东大师生和三台县机关及社会各界代表八百多人。还有国立十八中及其他中学的学生多达两千余人。
动员会后,青年学生慷慨激昂,争相报名从军。截至十二月上旬,三台全县共有大中学生631人报名,首批录取213人。
省立三台高中有位学生叫马先觉,本来决定十一月结婚,毅然推迟婚期,报名从军。在三台居住的著名史学家,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萧一山,发电报叫他那位北大毕业,在成都谋事的长子萧树勋回三台报名从军。三台各界群众纷纷响应,捐献钱物,举办各种活动,欢送从军学生。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七日上午,在三台中山公园召开了“三台县各界欢送大中学生参加远征军大会”。大会主席台前面,巨幅横标上写的是“今日欢送,明日欢迎”!午后一点,在公园里举行坝坝宴,招待出征战士及家属。
有一位应征青年叫赖俊杰,他刚刚才满五个月的儿子,由他妻子抱来宴席上,请当时的县长为孩子“开荤”,县长还以“得胜”二字为孩子命名,并当场赠送一百元,表示百年长寿。
当天晚上,三台各界为欢送青年学生上前线,在城内华光庙一带举行盛大游艺活动。
出征那天,三台县城万人空巷,倾城而出,依依不舍地为壮士送行。一直送到麻石桥,还远远地望着壮士们不肯离开。东北大学及成内中学的部分师生追送了几十里。
当时的县长,将麻石桥更名为“远征桥”,命民工凿石立碑,以示纪念!
这就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咱们三台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