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传家三台人
作者:邹开歧
三年前,我曾经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一“寻找三台文化地标,让三台文化符号重放异彩”。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对三台的文化地标、文化符号,进行一次盘点和梳理。
结果,文章没写成。
因为,不管是地标、还是符号,居然越写越多。
其中包括 : 郪汉文化、蜀汉三国文化、唐宋诗赋文化 、鲁班工匠文化 、抗战文化、中医药文化、川江水运文化、农耕文化、 客家文化、足球文化 、非遗文化 ……,还有东西南北中,各有其浓郁的地域文化。
回过头来一想,地标多了,反而不明方向;符号多了,就分不出青、红、皂、白。
思来想去,猛然觉得,“忠”与“孝”,才是咱们三台文化的主旋律。
其理由如下:
全中国唯一的一个以“忠孝”命名的镇乡,就在咱们三台。
从东汉以来,历史上有名在册、有文字记载的忠臣良将数以百计。2002年,我曾写过《梓州清官谱》在报纸上连载。
远的暂且不说,辛亥革命及四川保路运动,就有咱们三台人,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一个鲁班镇,不仅有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前敌总指挥赖兴辉;还有追随孙中山、投身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卢仲林;还有向往革命,遭蒋介石陷害的彭汉章……
抗日战争暴发,三台有44700多人参军上前线,平均20位三台人中,就有一人奔赴抗日前线。抗日名将景嘉模就是咱们三台新德人,三台还是青年远征军的诞生地之一……
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咱们三台人,慷慨接纳东北大学内迁。
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三台这方土地上,涌现出了”十八革命烈士”之一的王蕴中、“苟利党的事业,无俱个人得失”的邹风平、“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在敌人面前低头”的张天汉、“永不叛党,随时为党献身”的王化鹏等等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壮举,让后人可歌可泣。
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保家卫国,三台就有2万多名青年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冒着枪林弹雨,五上五下上甘岭,抢救伤员而壮烈牺性的战斗英雄严淑珍……
和平时期,涌现了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战斗英雄王庆容……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三台人,用行为将这“忠”字,写在了二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士地上。忠人之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爱国爱家、心正为忠,是三台人世世代代的行为准则。
历经百年的永河埝、号称四川第三大人工湖的鲁班水库,引千里岷江水,灌三台之田的百里渠、人民渠,还有三台境内涪江以东的武都引水工程,县境内横跨两山之间的41座引水渡槽……。
如果没有为国为民、爱岗敬业、敬职守则的耿耿忠心,在古梓州,今三台这方土地上,就没有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三台人的“忠”,有文物可以作证。郪江崖墓里的“狗咬耗子”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凡是有害于人民的败类,就要毫不留情地予以除之。
接下来,说说这个“孝”字。
郪江古镇,数以万计的汉代崖墓说明什么?
说明三台人两千多年前就懂得孝道,对逝去的先辈
进行厚葬。
在三台,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头语: “忤逆不孝,背时倒灶”。
还用历史的经验告戒后背儿孙 :“忤逆不孝者,十有八九都是穷光蛋,即或挣着钱了,都会出个败家子给踹光″!
据我所知,西平镇在民国年间,就出了个割股救母的张月川。他去世的时候,全街上的人为他守孝、吃素七天。送葬的队伍,长达一里多路,我作为小崽儿,就跟着父辈行进在送葬的队伍之中。
2014年,忠孝乡还在三台中学读书的杜敏,小小年纪,就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五爷爷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家单位授予“全国最美少年”的称号。就在这一年,忠孝乡在舟山群島打工的熊斌,为救落水女子,用生命将“三台人”三个大字书写在万倾碧波上,被新闻媒体称为《托举英雄》。
一个忠孝乡,一年之中,就出了两位后生,用行为和生命诠释了”忠”与“孝”!
回过头来一想,我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所写的三台故事、三台人物,都没有离开忠与孝这个主题。写的都是咱们三台的忠臣良将、孝子贤孙和“忠”与“孝”的故事。
我们三台的作家,一个二个笔耕不辍,就因为咱们三台有很多忠孝人物和故事,需要书写出来,作为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