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需要包装
作者:邹开歧
“包装”,已成了当今的一个热词。什么企业包装、产品包装、食品包装、商品包装、除了“外包装”还有“内包装”……。
我听有人说,很多明星、歌星,十有八九都是包装出来的。这里边的学问,多啊!
说来也是,有的影星、歌星,登台几十年了,看着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她们要是没有化妆师,行吗?但是,不管有多么漂亮、迷人,得到的评语是“装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包装,无可非议。但是,经过包装,呈现给大家的美,好看,却不真实。
说走题了,言归正传,还是说说我们的“武夷山珍宝”。
一年当中,我也要去光顾几次“武夷山珍宝”,但我吃东西只图肚子吃饱,什么营养啊,口味呀,从未关心过。只要“煮熟切烂,记着放盐”就行。
当我和一些朋友聊起“武夷山珍宝”时,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们说,去“武夷山珍宝,为的就是那锅汤!”
说起“武夷山珍宝”的那鍋“汤”,确实有龙门阵可摆。
嗨,有香菇的回味,不涩、不苦、不酸,一股浓香扑鼻,入口顺滑,那感觉,就莫摆了……。
不分东西南北中,还是老中青少幼,都喜欢“武夷山珍宝”的这锅汤,一个二个,赞不绝口。甚至能说出,春、夏、秋、冬,同是一锅汤,味道各不同。
春天,清淡;夏天,清爽;秋天,圆润;冬天,浓烈。
我问过李燕,“武夷山珍宝”的那锅汤,为什么就那么神奇?
李燕告诉我,这就叫“汤是一锅,与时俱进”。
当我再次走进“武夷山珍宝”,总算知道一点点有关“武夷山珍宝”这锅汤的核心机密。
每年九月,李燕都要自己出马或派她信得过的人,带着料包和配方,去武夷山采收红菇及各种菌类。她要的,是资格的武夷山红菇和出至武夷山的真菌。
李燕知道,来“武夷山珍宝”的顾客,最上心的,是那一锅汤。这锅“汤”,才是她的“武夷山”镇“山”之宝。每个季度,都要由她本人调一次汤。这就是前面说到的,春、夏、秋、冬,汤是一锅,其味有别。
李燕最看重的,是那一锅原汤。必须由她亲自按配方
和比例,用资格的原料进行烹制。
我以为,“先有品质,后有品牌”,有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品牌”。品质好与不好,又与经营者的格局密切相关。
“说白了,就是把做给顾客吃的那锅汤,当着自己吃的来做,这就是我武夷山珍宝的品质!”这话是李燕说的。
她让每一位员工记住:
武夷山珍宝的每一锅汤,每一份菜,都要像做给自己和亲人吃的一样。
“武夷山珍宝”开业以来,生意兴隆,不少好朋友、好心人劝李燕开分店,搞联锁,李燕一概謝绝。
李燕想的是,要保证“武夷山珍宝”的每一锅汤,都是原汁原味的菌汤。没有“武夷山珍宝”的品质,就没有“武夷山珍宝”的品牌。
十三个冬夏春秋,李燕就扎在她的“武夷山”,盘点她的红菇、竹荪、黄香菌、老人头、松茸、松露、羊肚及各种菌类,有无变质变坏的、有无鱼龙混杂的,其目的,是要让“武夷山”的每一锅汤,都是没有半点瑕疵的“珍宝”。
今天的“武夷山珍宝”,十三年前是个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店面虽然没有反来复去的包装,顾客却是一茬接一茬地闻香而来。因为“武夷山”的这锅汤,依然是原汁源味的“珍宝”。
時光流逝,岁月无情,李燕,人生的中年之路,已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虽然没有脂粉扑面,华服裹身,依然“青春常驻”,就像“武夷山”的那锅汤,依然是原汁原味的“珍宝”。为什么?
龙门阵接到摆一一
美,在事业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