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泡菜坛里的秘密
作者:邹开歧
非常随意的一次闲逛,居然在泡菜坛里,发现一个家庭作坊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越做越好、长盛不衰的秘密。
最扯眼球的新发现
2022年初春時节,好难得有这么一天。几朵白云,像簿簿的丝棉,在碧空万里缓缓地漂着;柔柔的风,像婴儿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面颊;这种感觉,就两个字: 舒服。
就在这天,我去了涪江岸上、有着浓浓蜀汉三国文化的刘营大围坝。
我曾听说过,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稀奇古怪的传闻:
说的是蜀汉三国,刘备为实现大汉一统,率五万官兵,驻扎于涪江岸上的一处无名之坝(后来叫大围坝)。虽然生活异常艰苦,将士们一个个则是红光满面,精气神十足。当他们将要离开之时,才发现所饮之水,是从一处像冬瓜的山脚下,提取的泉水。此水,不但味道甘甜清洌,且饮后让人精神焕发。此井,被后人称作“玉泉”。
这天,我是冲着这口“玉泉”,去了刘营大围坝。
哪晓得哟,当今的大围坝,除了本地特产的麦冬,已是厂房林立。
最扯眼球的,则是由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三台人梁时民题写厂名的”曹氏泡菜”。
当我走进由一个大泡菜坛造型的工厂大门,让人眼前一亮的 ,是一排排有序放置的泡菜坛。
嗨,还真让人长了见识。不但色彩养眼,还异香扑鼻。
看到这个“曹氏泡菜”厂,一下子想起了四十多年前,我认识并有所接触的、乐安镇天马卿家沟的曹方旭。
没曾想,在我记忆的屏幕上,已显得有些糢糊的“曹泡菜”,从拉架子车进城卖泡菜开始、发展到松花井开泡菜作坊,再后来听说他到刘营办起了泡菜厂,现在已是省内外颇有名气的,“三台县曹氏酱腌菜生产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眼目下,由省、市知名企业家张高辉倾情加盟之后,对厂房及生产车间进行了脱胎换骨改造,还有泡菜文化的注入。
在厂里,见到了曹方旭,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看他那精气神,说话的言谈举止,我就想起了传说中,冬瓜山下的那口玉泉。
可惜的是,玉泉没见着,却走进了满眼是泡菜坛的“八阵图”。
幸喜有曹方旭领着我,在整个厂子里,走了一圈。
让我对今天的曹泡菜,有了初步的了解。
真是啊,从机械设备,到工人的素质;从备料到生产,从包装到成品销售;车间里工人的着装和精神面貌,让人一下子想起了“鸟枪换炮”这个词儿。
今天的曹氏泡菜,居然从川北山乡走向大江南北,甚至飘洋过海。已经发展到有生产基地26万多亩、厂房9000多平方米、年产泡菜两万多吨、产品远销河南、河北、广州、湖南、北京、辽宁等地及海外十多个国家的现代化泡菜生产大企业。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今年“3.15”期间,很多涉及泡菜的食品,因不合符规格纷纷下架。曹氏泡菜,不但与“下架”无缘,还订单不断。
据负责销售的老羊介绍,就在今年“3.15”之后的10天之内,已同美团重庆供应链公司、出口印尼的德阳餐饮和绵阳昊辉公司、重庆邓鼎计和味海公司、绵阳米粉、四川蜀九香、合川酸菜魚、重庆小面等公司签约达2000余吨。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曹泡菜从家庭走向市场,从家庭作坊到工厂企业,从山沟里走向大都市,从国内走向国外,从手工操作到现代化流水生产线,历经40余年,居然一步步走得稳稳实实,前景一派光明。其原因何在?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曹氏泡菜产业越做越强?为什么曹氏泡菜的销售市场越来越大?为什么曹氏泡菜的产品越来越招人喜欢?我决定,走进曹氏泡菜,去了解泡菜坛里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