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档案馆
有个本土作家“收藏夹"
作者:邹开歧
四川省三台县档案馆,不仅向社会展示了本县从西汉高祖六年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于2012年以来,增设了抗日战争时期,以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展览。2020年,经过重新装修的三台作家作品展,又开始对外展出。
作为国家档案馆陈列本土作家作品,不仅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受到业内的高度评价,称三台县档案馆為本土作家做了一个永久性的“收藏夹″。从收藏的本土作家作品中,比较形象且多角度地展示了三台这方土地的发展变化,同时,展示了记录这些发展变化的作家。
梓州大地,有一方厚重的文学沃土
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县开始,每一个时代都有文人用诗或文,书写这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古称梓州的这方文学沃土,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一一唐朝,不仅养育了边塞诗人李颀、写下传世之作《长短经》的赵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还有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聚梓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特别是白居易、李商隐及王勃、卢照邻、杨炯等各路名家都与这方土地藕断丝连。至今还有人称“半部唐诗在三台″。且不说宋代的“潼川三苏",就说民国时期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师生中的一大批作家、诗人,如姚雪垠、白杨、董每戡、陆侃茹、徐放、刘黑枷、张凤珠等等,都在这方土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诗人邓禹平,一首《高山青》已在全世界传唱七十余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两位三台籍作家担任省级文学刊物主编,即《四川文学》主编邓仪中,《西藏文学》主编李佳俊。著名乡土作家沙汀,体验农村生活的基地就在三台,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系列短篇、中篇、长篇均出至三台这方土地。
这方文学沃土,造就了文学川军的三台支队。
三台县的档案工作者说 :“讲好中国故事,是作家的社会责任 ;我们将这些作家“讲″的故事搜集起来,进行展示,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分内之责。"
内容丰富的三台作家作品展
进入三台县档案馆的展览大厅,就能看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志,除了展示两干多年的三台历史及重大事件,还有一个拥有近三百平米的“三台作家作品展″的展区。
作为专题展览的“三台作家作品展",展示了三台从汉代至明清,有作品传世的诗人作家及作品名录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台发生的文学大事记 ;三台县為繁荣本土文学,编印的一系列内部报纸及刊物 ;三台作家协会成立以來,在中共三台县委及其主管部门领导下,编辑并公开出版的重点文学作品及文学丛书。
三台社会各界及外地业内人士参观之后,都纷纷点赞!
三台县档案馆给本土作家做的这个“收藏夹″里,收藏了近百名三台籍作家的作品及个人简历。
其中,有以野川、布衣、陈炳生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团队,不但数量多,且档次高;还有以羊亭、刘玉明为代表的青年作家方阵;更有那被称为三台文坛“十朵金花"的刘英、佐霞、姚小红、杨莉等,她们的作品,如“天女散花″般遍布全国各地的报刊及网络平台;特别是以张百正、曾璞为代表的老作家团队,人虽进入老年,却有一颗年轻的作家之心,坚持笔耕不辍,时有新作出版和发表。
在三台的作家队伍中,还有一个让人特别引人注目的群体 : 戴岱、任雪娇等几位以写作为职业的中青年作家。
戴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踏上了专业作家之路,以稿费收入盘家养口,打拼出了以文学為职业的人生之路 ;还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孙才杰,也是从三台农村走出去的职业作家,不仅有多部长篇小说问世,还有搬上银屏的电影及电视连续剧 ;任雪娇、水涵、范青青(小天),已从事网络专业写作多年,从他(她)们身上,让大家看到了,文学写作也是一种受人尊敬、前景可观的社会职业。
这个“收藏夹″里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在外地工作的三台籍作家,不但队伍大,而且实力强。
除担任省级文学刊物主编的邓仪中、李佳俊,还有担任市、县、区作协领导的马培松、萧习华、謝云、任继红、李资富 ;被誉为打工作家,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500万字以上的中国作协会员李长空 ; 以写词谱曲为主业的音乐人,作品常出现于央视且唱遍全国的蒋理;还有旅居法国,从事文学、戏剧写作,享誉海内外的郑碧贤。
作品展览中,还有一处特别引人注目的版块 : 全国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克非、贾平凹、京夫、韩起、叶文福、刘滨、张新泉、吴野、何开四等文学大家,对三台作家寄予厚望的题词。
让社会了解文学,让作家融入社会
2012年,三台县档案馆,从拓宽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领域出发,决定搞一个“三台作家作品陈列室"。怎么也没想到,不仅受到了周边市、县同行的称赞,省档案馆还表扬三台档案馆,本土作家作品陈列,是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青少年及社会各界,进入档案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三台历史,再参观三台作家作品陈列之后,不但為三台悠久的历史感到自信,还为三台有这么多书写本地历史的作家感到鼓舞和自豪。
很多人原以为作家就是向报社投稿的“文墨人″,到“陈列室"一看,才知作家是著书立说的专冂人才。
于是,县上各部冂及镇乡凡开展大型活动,都主动清三台作家协会介入,作家们都主动、自觉地融入社会生活,熟悉身边人和事,用文学的手段,记录本地的重大事件及社会生活。在实施扶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中,三台作家主动下农村深入生活,连续两次受到四川省作家协会通报表扬。
档案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这个“本土作家收藏夹",收藏的不仅仅是作家的作品,而是作家们多角度,多侧面,乃至全方位记录本地两个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文献。
从2019年开始,三台县档案馆出资,重新布局和装修,扩大了容量,现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向全社会开放。
三台的作家们,更加明确了作家的社会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首先讲好本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