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上跳舞的人(四)
作者:邹开歧
踏平坎坷成大道
2019年12月11日,我再次去了钟鹤楼村。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满沟满湾全是绿油油的柑橘树。已经挂果的,每一个果儿都套上了白色的纸袋。一眼望去,如镶嵌在碧空中的繁星。一座座白壁粉墙的小楼,如飘散在碧空中的云朵。一幅如诗如画的新农村美景,实在令人陶醉。
一位老人迎面走来,我问他,王小斌的新楼在哪里?
老人说,王小斌住在他哥哥家。
就觉得奇了怪了,王小斌回老家发展,已快满五年,流转土地,从300亩扩展到了1077亩,自己居然没个立脚之处?
老人说,“王小斌真是个瓜娃子,舍得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把村道加宽、加厚,就没舍得给自己弄个窝。你要找他?就去对面半坡上,他在同大家一起干活。”
已经走了几步,老人又回过头来,“我们都记着他的好哩,不只是当股东分红利,一天到晚可认闻果香,去果园里干活,还可以吃果子,挣票子!”
去半山坡的途中,遇见了已经从支书位子上退下来的王松举。他告诉我,当时阻止王小斌回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即将退下来,不想给新一届支部摆事情 ; 二是松鹤楼的条件确实太差,不愿意让本家侄儿把辛辛苦苦挣得的几个钱拿回家乡打水漂 ; 三是担心王小斌吃不了这份苦。哪晓得这娃才是“乌龟吃秤砣一一铁了心″的要回来改变家乡面貌。
王松举带着赞赏的语气,直夸王小斌。说他给柑橘施肥,喷头掉了,大粪喷了他一脸一身,用水冲洗了又继续干起來。十天半月回一次省城,都是去处理生意上的事,钟鹤楼才是他的牵挂。别看他,当初“明知是崖也要跳″,如今巳是“踏平坎坷成大道”。这就叫“有志者,事竞成!”
半坡上,有20多人在收柑橘园里间种的黄豆,虽然是冬天,着衣单薄的王小斌,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子。他从地角上拿起外套,就领着我参观他的果园。
在他的果园里,我领教了什么叫“硕果满枝”。一株高矮同我差不多的果树,王小斌同我一起数了一下,比拳头大的果子,有180多个。随手摘下一个叫我品尝,那味道就一个字,“爽”!
王小斌边走边说,“我回家乡创业发展的目的,就是想立脚一点,带动一片,辐射一方。建立一个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致富发展模式,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受益。”
我好像在听一位领导讲话,可是,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农民模样的王小斌。
两辆川A的大货车开了过来,我们在让道的同时,王小斌通过电话发号施令 : “派几个人去上车!”
看着载重大卡车通畅地行驶在村道上,我一下明白了,王小斌宁可花几十、上百万元加宽、加厚村道,也不给自己造窝的良苦用心。
我问王小斌,果子的销路如何,他的回答是“货好不愁卖。”
王小斌领着我,在“繁星满天″的“碧空″中游走,底气十足地介绍他的现在和将来。
我才知道,钟鹤楼村虽然偏僻,但是,方圆一百多里无污染。地理位置为北纬32度,气温、土壤、水质都适合这几个柑橘品种的生长。从每年10月成熟开摘,可以在树上挂至第二年四月。勿需冰箱储藏,足足半年时间,可以吃到新鲜水果。
第一轮流转的300亩已全面挂果,2019年,至少可收入100万元。还有间种的药材、蔬菜、花生、黄豆、池塘里的莲藕和鱼类。用老百姓的话来说,王小斌往地里撒的钱,开始下崽儿对他进行回报了!
王小斌告诉我,现在的收入,都是乡亲们的。他们干了活,要给工钱,承包了他们的土地,要付承包费。一辆黑色轿车开了过来,停在王小斌面前。他告诉我,是南充来买果苗的老板。
王小斌开车带路,我坐在他的车上,直奔苗圃而去。看着坡上坡下到处是成熟的果子,我问他,“果园有人守吗?”
“我才不请人守哩,那得花多少钱雇人?都是乡里乡亲熟脸面,大不了自己吃了,再用口袋提点儿回去送亲戚朋友,对于我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他不仅背了贼名,还带坏了儿孙?”
从言谈中,我感觉得到,眼下的1000多亩果园和苗圃,好比他养育的一群儿女,相继长大成人,开始回报父母了。
我笑着问他,“这1000亩都挂果了,你在钟鹤楼村的事业,可以划上句号了。”
王小斌的腮帮子挂着微笑,“我在钟鹤楼村的事业,才迈出了第一步!”
王小斌说出了他的宏伟规划,要带动周边村社,种植3000亩柑橘,力争把产品推向国外市场。让钟鹤楼村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钟鹤楼”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