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回家与“护航”的故事,
故事是真实的,就发生在三台。
回 家
7月30日9时许,一趟国内航班降落在家乡的机场。出国求学两年后,三台小伙小华(化名)终于再一次踏在了绵阳的土地上。
机场外,一辆来自他家所在地乡镇政府的专车早已等候他多时。
驾驶员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面罩,向小华核实信息。
“你是乘坐XX航班,准备回三台的小华吗?”
这是小华回国半个多月以来,听到的最亲切的声音,熟悉的乡音让他内心一阵温暖。
“我是。”
“上车,回三台!”
上车后,小华坐在了与驾驶员有物理隔断的后座,向家里人报了平安后,看着车窗外闪过熟悉的景色,小华知道:回家了。
这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如您有境外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请如实向所在村(社区)申报,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如有异常,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您还未接种新冠疫苗,请尽快完成接种。祝您健康愉快。

看着信息,他的思绪回到了28日那天。
彼时,小华刚解除了在国内一城市的集中隔离,从“村社联络群”里推送的疫情防控信息中了解到,关于境外返乡的人员需要隔离14天。于是,小华在28日中午,通过微信群与所在村的村民小组长在微信上取得联系,告知其航班和抵达时间。

小华放下手机后,距离他1800多公里的三台已经开始了对他从“从舱门到家门”全过程科学规范闭环管理。
“护航”即刻启动
村民小组组长立刻将小华要返乡的消息汇报给村党委书记,村党委书记通过电话向镇社会事务办报告;紧接着,工作人员马上用电话向镇领导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情况,并将小华的基本信息录入“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监控与管理系统”。

另一边,县卫健局疫情防控组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通过登录“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监控与管理系统”了解到了小华的信息,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他再次核实他的返乡信息和返乡时间,并告知抵达绵阳后的转运方案。
“到时候有专车过来接你,请你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
“好的。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我自愿前往集中留观点。”
随即,工作人员将小华的信息推送给县集中医学留观点,让其做好人员接收准备。
从村到镇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再到返乡人员信息录入系统,整个过程花费不到一小时。县镇两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是整个过程无缝衔接的关键。
就这样,小华人还在外地,但家乡已经做好了迎回他的所有准备。
全过程无缝闭环
“小华,上飞机给我打电话。”
小华的行程是村民小组组长最关注的事,她时刻紧绷精神与小华保持着微信联系,关注他的行踪动态。

7月30日凌晨5点过,她收到了小华的微信信息:我已上飞机,6:20起飞。
她立马回复他注意防护安全和驾驶员所在具体位置。直至小华登车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一小时的车程后,小华抵达了县集中医学留观点停车区域。留观点的医护人员带着酒精对他和驾驶员全身上下进行消毒,所乘车辆也进行了整车消毒。
看着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和驾驶员在高温下工作,小华知道转运的任务并不轻松。

登记、领取生活必需品、入住留观点……整个过程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热心都让小华倍感暖心。
“总算是回到家乡了,这一路上我县的防疫部门所作的闭环管理措施非常严谨科学,医护和乡镇工作人员也时刻关心着我,他们非常辛苦,感谢他们所作的一切!”

小华回家的故事讲完了,但参与“护航”的医护和工作人员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县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方责任”,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构建了入境返乡人员从落地到转运不与社会公众接触的“管理闭环”,让返乡人员安心、让在家群众放心。
小华的回乡之路
是一条温暖而安全的放心之路
它是家乡为广大游子精心构建的安全屏障
这个屏障
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基石
因此
无论你身在何处
家乡始终为你敞开怀抱
但在回乡的过程中
请严格遵从疫情防控的规范要求
我们为你护卫家乡
也需要你为家乡护航
你的安全
是我们大家的安全
你的健康
也是家乡亲人们的健康
(来源:三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柳洪涛 任卫 龙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