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古代高考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复制链接]
黑桃 发表于 2021-6-5 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考季凶猛,自古如此。在古代,博得前途、获得良好的出路、改变自己乃至家人的命运,只能靠这“一考定终身”了。因此,古人对“高考”(科举)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那么,古代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儿呢?

很烧钱的赶考:首先是赶考费。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赴举者刘蜕曾在一篇文章中诉说了赴举的辛酸:“家在九曲之南,去长安近四千里。膝下无怡怡之助,四海无强大之亲。日行六十里,用半岁为往来程,岁须三月侍亲左右,又留二月为乞假衣食于道路……”刘蜕所说的“半岁为往来程”,虽然诉说了赶考的辛酸,也吐露了其间巨大的经济压力。半年间不仅收入全无,还有旅途车马费、旅店费、饮食等盘缠,是一笔大开支。

      古代考试还有一项开支,学生考试用的每套试卷都由考生来支付,加上置办一些考试装备,如脂烛水炭、餐器、衣席等,加起来不是小数目。
front2_0_Fh2EwoZLXwTSxIXeDoRWi8A4rAmB.1622885987.jpg
07
考试时间分三天: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front2_0_Fs3i40BgvwQlBy5qhBuUloHJYBpQ.1622886074.jpg
要背的书:据统计,书生们要背诵《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需要学习的科目:高考前,考生们需要学习“书、诗、论、赋”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front2_0_Fty5tAzx83xW4VoQRPt4rMovVHPP.1622886126.jpg
      哎,只能说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高考都不是件易事,最后也希望所有考生不负韶华,金榜题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金牌会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