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前阵子一则有关广西某小学生在校外被欺凌的视频摆上网,让家长感到惊愕的是:什么时候校园霸凌如此低龄化了?连小学生都开始欺负人了?而且欺负人的方式如此之恶劣。 说一说自己的经历,事后也有和孩子一起复盘。 有一次带孩子在小区里玩,有一个肥胖肥胖的孩子,不时地“欺负”孩子,所谓欺负就是走过的时候故意顶了下孩子、故意用球丢孩子…… 我的理念是:孩子的问题由孩子自己解决,大人不必介入。于是我就在一旁静静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一开始也没有把这当回事,只当作小孩在一起玩难免会磕磕碰碰,可多了,孩子也开始“以牙还牙”——先是被撞后用眼神瞟了几眼对方,之后在对方还没有碰到自己时就提前避开,最后在对方再次暗中撞了自己后,也立刻“无意”地撞了对方。 
全程我都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心里默默担心,行动上准备随时出击,准备帮孩子出手。 果不其然,那个胖小孩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召集了大家做游戏,刻意孤立我家孩子。 此时的孩子有些难过了,融不进去。 我二话没说,带他到门口的商铺,买了一堆的零食,带到小区里给孩子们分享。没一会儿,气氛都变得融洽。我建议孩子把零食也分给胖孩子吃,孩子起初不愿意,我告诉他:你先这样做,待会我告诉你理由。 看着大家都围着孩子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果真当爹妈的要有钱啊! 
回家后,我和孩子复盘了这件事: 首先,我肯定了孩子的做法。因为孩子之间很多暴力行为起初都不敢很明显,当然有可能是胖孩子碍于大人都在场,不敢太放肆。如果在学校,可能就会明目张胆地欺负人了。在确定对方故意“欺负”自己时,要做的就是以牙还牙,而不是依旧忍耐。 为什么不主张孩子忍耐?很多老师、父母会告诉孩子:哎呀,忍一忍,毕业后离开学校就没事了。 为什么他们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但孩子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你的忍耐在霸凌者看来就是“好欺负”“可以欺负”的代名词。所以,即便寡不敌众,也得还手,这是态度,让对方知道你不好欺负。 
为什么不主张告诉老师? 很明显,老师不可能每次都帮着孩子说话,碰到个别老师可能会当着全班面批评霸凌者,让霸凌者知道是谁告的密,之后不仅孩子会变成“告状精”,还可能被打得更重。当然,还不排除个别霸凌者连老师都敢打。 所以,我教孩子这样做: 1. 不主动欺负别人,但如果被人欺负之后,先警告,警告无效反击! 2. 告诉孩子:咱们不惹事,但别人要先惹事咱们也不怕,要赔钱咱们赔钱,要以暴制暴咱也敢以暴制暴,没在怕的。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孩子经常欺负人,被欺负的家长终于忍不住,找了对方家长,没想到对方家长还挺豪横,力挺孩子。这时候家长如果败下阵来,孩子以后可就惨了。 于是,这被欺负的家长也没和对方争执,了解对方家是开水果的,找了一有些“混社会”的小弟,给了些钱,让他天天在水果店门口,也不惹事,也不说话,就是站在门口一副“客人免进”的样子,对方忍不住出来说了两句,这“小混混”反倒有理:“我站在马路上,碍着你什么事?门口这一平方米你家付店租了?” 过了些时日,被欺负的家长再次来到水果店,小混混点头哈腰地对他,那习惯欺负人的家长瞬间明白原来是这样。 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被欺负的家长临走时还留下一句话:你儿子再敢欺负我儿子,我让你不仅在这里开不了水果店,在整个城市(本地区名称)都开不了。 
后来听说这孩子再也没有被人欺负过。 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呢?人有时候太软弱是没有用的,必要时还得不服输的劲儿才镇得住有些蛮不讲理的人。 这样想想,为了孩子,咱们作为家长,还是得好生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