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楼盘是卖“生活方式“,那么“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复制链接]
皮大爷 发表于 2020-11-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和产品力相关的很多课,都比较晦涩,单说明产品是建筑,但建筑不是产品,就已经很费力,不得已,我找到“关系场“这个词语。至少可以隐约感到,户型是场所,但不等于关系的场所。
但最难的课,恐怕是“客研“。虽然地产业已经意识到,客户真正买房买的是生活方式,建筑规划是生活方式的载体。建筑犹如裁缝,但客户预期的生活方式才是身体,现在裁缝技艺熟练,但需要客研给出”身体“,才能量体裁衣。
如果客研课开出来,恐怕得1万/人,但我下了很久的决心,还是放弃了。这钱太难赚了。
欲为客户设计生活方式,首先,得明白“生活“二字的真正含义。
生活,谁不理解呢?吃饭喝酒遛狗是生活,加班熬夜搬砖是生活,游山玩水喝素茶,也是生活。
你看,谈到生活,人人都有一堆的理解,但经人口讲述出来的,多是生活状态,或者是期待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都不是生活本身
生活状态的描述,和生活本身,是两件事。

生活,是关系的链接或绑架
在我们身边或者杂志里,有很多生活大师,谈鱼子酱、澳洲红酒,三亚出海拉萨放灵魂,对生命的领悟和体悟,说得你一愣一愣的。
这种生活大师,往往都是生活的失败者。
生活的成功者,绝对不是有钱有闲,生活的失败者,也不是民工的没日没夜者。相反,有可能辛苦的农民工有生活,而那些有钱有闲的富二代,并没有生活。
生活是关系的链接,与你产生链接关系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多。
无牵无挂的状态,不是胜利,而是失败。即便你要过“性生活“,也必须有个“炮友“是吧,昨天晚上你独自过了性生活?错了,你脑袋里不是有一堆么,虽然她们都不真实在你身边,但不是你独自过的。
后来,这个人成为你的“恋人“,关系就明确了哦,你必须遵守恋人关系,至少脚踏几只船是不能被容忍的;再后来,恋人变成了”妻子“,那是被《婚姻法》加持的关系。又过了几年,你们的孩子出生,这时候诞生了”父子“关系,这再被血缘、民法等进一步加持。
什么,你还没谈恋爱?那生活这事,咱们谈个毛线啊。
这就是生活本身,与你产生链接的对象,建立关系的人越多,尽管你未必是生活大师,但绝对是生活的重度体验者。
以我为例,青年时我是个独身主义者,对婚姻决不向往,谁知道我结了两次婚;并且我绝不喜欢小孩子,现在,我快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
你看,这些身份和关系,绝非我本人最想要的选择,但真正临门一脚,也不能逃避。不就是多一重身份么,不就是多一份责任么?纯爷们,扛下啊。
也没有出现什么不适,两两关系都是对偶的,你给她承担,她给你快乐。能体会到独身或者丁克没有的乐趣,咱心如不系之舟,随便哪个码头靠岸,都是另外码头没有的风景。
三亚的游艇上,没有我;太古里的下午茶,也没有我;普罗旺斯的葡萄田边,还是没有我。你们朋友圈晒的各种生活场景,都没有我。但不代表我没有生活,也不代表我不快乐。
分析客户,本质是将他的所有关系链找出来,你会发现:
能走进售楼部的人,都是生活的重度参与者,每个人身上,都有若干种关系绑架。不但有妻儿老小,可能还有几十个员工,或者无数上司和下级以及平级。
一个人拥有的关系数量和质量,与购买力是成正比的,这就是生活。
当你看到富二代,貌似家庭和工作关系很简单,那只是你没看到他有多少家族关系,需要遵守。即便你有个有钱的父亲,如果你不为他在他的各种社会关系里长脸,他肯定不会到D10给你刷一套房,最多买个小户型,当作父亲的义务。

生活方式,是顾客对关系的选择
问题来了,假设一个顾客,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还有100个员工,500个伙伴,以及20种朋友,微信上还有5000个好友。
他的生活一定很充实,但必然面临一个问题:当他拥有这么多高质量的关系,但是,人人一天都只有24H,物理上的肉身,只能出现在一个物理空间。
选择了在会议室里996,就必然失去家庭乐趣;享受天伦之乐,必然失去职场里的地位。出现在早高峰,必然无法出现在山峰。
一个人拥有50组关系,以及对应的50个角色身份,但是限于24h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假设每天只能和5组关系保持链接。
他选择哪5组关系作为强关系,放弃另外45组。这个取舍,就是生活方式。
同样拥有50组关系,不同人会做不同的选择,就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1)辞掉投行的工作,专注和孩子交流,剩下的时间与其它家长交流育儿经,这就是典型的“高知奶爸“IP。生活方式肯定和想儿而不见儿的爸爸,完全不同。
2)有的人选择和工作伙伴为强关系,不惜和伴侣离婚,这就是典型的“精英阶层“的选择。老年人一般会建议你平衡,来,每天有20个会要开,见5组重要的人,老婆还让你下午5点去接娃,如何平衡?
以上的例子,皆庸俗。也许只有你在选择时,那些观念不俗。
当然,还是会有许多人在选择中,产生了“生活智慧“:他们能巧妙的利用时空差,将家庭、事业、社交的许多关系,错时空的链接。
比如,两个事业伙伴见面,彼此都带着家人,事业也聊了,妻子和孩子之间,也产生了互动。在一个空间场里,同时解决N种关系:这就不是传统的那种客厅了。
有些人35岁之前不结婚,全力以赴的将所有精力用在事业关系上,取得较高地位后,再组建家庭。之前受很多眼光的嘲笑,但往往能将两者平衡很好。
毕竟,中国人最大的冲突,是事业和家庭的冲突,能平衡者很少。如果过得幸福,关系没有破裂,并非是用了平衡术,而是取得了对偶关系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些父母,看多了两代人的矛盾,在孩子18岁之后自动切割,转而发展夫妻关系,朋友关系。这就是即将来临的“养老不靠儿”模式。
 
产品的核心,是提供生活方式,为顾客的主流关系取舍,提供匹配的空间。
首先,我们要懂生活,那些被若干关系缠身,对生活有深度体验和总结的人,会做出成果的产品。

timg.jpg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