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父母吼孩子时,孩子内心的想法你知道吗?吼娃的后果父母都该了解

[复制链接]
奔啵儿霸 发表于 2020-11-3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德国有一本经典的绘本,这本绘本的书名叫《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在这本绘本它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孩子被妈妈吼叫过的内心世界,这本绘本评价很高,常被幼儿园、小学作为亲子互动主题。很多父母看了后都表示:看完开始反思自己,心疼孩子。


绘本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小企鹅早上起床的时候慢吞吞的,企鹅妈妈给小企鹅做的饭菜都凉了,小企鹅依然磨磨蹭蹭,转眼上学都要迟到了。企鹅妈妈开始对着小企鹅发脾气,它对着小企鹅生气地大声吼叫。
企鹅妈妈的这一声吼叫,吓得小企鹅全身都散开了,它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它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它的翅膀掉到热带雨林之中,它的嘴巴飞到了高山上。而它的尾巴呢?却不知道被掉到了何处,他就剩下一双腿,跑啊跑,想叫,没有嘴,想找,没有眼睛,想飞,却没有翅膀。
最后它跑到了撒哈拉大漠,他感到很累了。这时,一个影子罩住了它,原来企鹅妈妈发完脾气后,开着大船来找它了。它为企鹅宝宝找到了它身体丢失的部位,并帮他把这些部位安装了上去。企鹅妈妈和他道了歉,然后他们开心地开着小船回家了。


当父母在吼孩子时,孩子内心的想法你知道吗?
父母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这时候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可以是一片空白。这时候孩子内心会觉得很恐惧,妈妈的吼叫,会让他感到害怕、恐惧,也会让他想要逃避,成为和小企鹅一样,身体变得"四分五裂"。
孩子这时候内心非常害怕,他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吼叫,在孩子看来,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可怕。
著名演员陈乔恩,她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她也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她小的时候只要一做错事情,或者做事情一拖拉,她的妈妈就会对她大吼大叫,甚至还会被她的妈妈打骂。


她表示这已经成为了她的童年阴影,她曾因此而变得很自闭。她把她妈妈的吼叫称为"魔鬼的声音",她在说这一部分的时候,她脸上的表情都带着恐惧。虽然不管父母怎么吼孩子,怎么骂孩子,他还会爱着你,粘着你,但孩子会因此而放弃爱自己。
美国社会学者默里.斯特劳斯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得知,有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表示曾经吼过孩子。这些父母表示:他们吼完孩子后,不怕孩子会哭,也不怕孩子会闹,会和他们讲道理,就怕孩子把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
这些被调为静音模式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充满着恐惧的。研究者调查询问了这些孩子,问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回答:"觉得自己好差劲,担心父母会抛弃他。"


吼娃的后果父母都该了解
1、 变得自卑
长期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很自卑的,他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很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也会养成拖延症,做事情不积极,面对生活也不积极,做事情会拖拖拉拉,只有在父母吼叫完之后,他们才会慢吞吞地去执行。孩子之所以拖拉,是因为孩子自卑,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2、 形成讨好人格
长期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他会为了避免不被父母吼叫,形成讨好人格。他会努力地讨好父母,做一些会让父母开心的事情,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孩子这样做,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对他态度好一些,不要总是对着他大吼大叫,他担心父母在吼叫完后,会抛弃他,这样的孩子也容易产生抑郁的心理。


3、 没有安全感
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父母的脾气总是如同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发起脾气起来的时候,孩子觉得父母会把他们抛弃掉。父母忽冷忽热,阴晴不定的脾气,也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内心会变得很敏感,也会因此而患得患失。
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要用最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1、用让孩子舒服的方式表达
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虽然孩子有的时候有些行为并不好,有些事情也完成得不如父母预料中的好。但父母也要用让孩子舒服的方式跟孩子表达,改掉自己大吼大叫的习惯。
如果孩子睡得比较晚,想叫孩子起床刷牙,这时候你可以将牙刷递给孩子,笑着对孩子说:"走,妈妈陪你刷牙去,看看你的牙齿最近有没有变白?"这样孩子也能更好地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容易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2、 可以用"身体语言"表达
著名演员孙俪曾说过: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时,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大吼大叫,也不是父母的说教。这时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可以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的时候再去和孩子说,孩子才会接受。
当孩子受到了委屈,心情不好时,急躁的父母看着孩子心情不好,自己也很烦躁。但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去吼叫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这个公式就是:沟通的总效果=百分之七的语言表达+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来说,身体语言效果更大于语言表达以及语言的音调。父母可以在孩子难过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个拥抱,这样的效果会大于对孩子吼叫以及说教。
3、 发火之前,按下暂停键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进行吼叫,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做了很过分的事情。而是因为父母因为生活的压力,以及日常的琐事,影响了心情,孩子这时候就成了父母的发泄工具。
父母在发火之前,一定要及时按下暂停键,这时候父母可以让自己单独呆一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弄清楚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好好缓冲一下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再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孩子,才会让孩子快乐成长。


当父母在吼孩子时,孩子内心的想法你知道吗,孩子这时候内心是很恐惧的,也很害怕父母会抛弃他,会很没有安全感,吼娃的后果父母都该了解。父母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我们要用最好的状态面对孩子,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