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地产工程人如何才能少挨刀、不背锅?

[复制链接]
皮大爷 发表于 2020-10-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微信图片_20201019172437.jpg


俗话说,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在地产这个江湖,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受点伤。要说哪个部门最容易挨刀,工程人表示,干工程的每天不是在排雷就是在排雷,论挨刀系数绝对只高不低。


今天就来说说,地产工程背锅的那些锅。



地产工程人为什么总在背锅?

 

地产工程人常调侃道,工程的职责之一就是背锅。但凡干过工程的,基本没有不背锅的。整个项目建设周期那么长,处处都可能埋雷,想不踩雷基本不可能。

 

1、工程位于开发链条后端,不得不为前期问题买单

 

工程位于整个项目开发流程的后端阶段,是项目从图纸变成实体的过程,也是前期决策落地的过程。这个阶段横向上与投资、设计、报建、营销等全部职能线都有交圈,纵向上涉及到施工许可、现场施工、项目营销、工程验收和竣工交付等各个阶段,时间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前期由于各种原因埋下的雷,都要在这个阶段拆除,消化,这也导致了工程部门一不小心就背锅。

 

其他条线耽误的时间,都得工程赶工抢回来;其他条线的工作失误,都得在工程阶段去弥补。

 

① 图纸质量差,工程来背锅


设计出的图纸质量差,后期可以变更,但工期却是固定的。一道工序错了,变更、砸掉、重做,每个都要占用时间。但项目的工期并不会因为设计变更了而延后,竣备节点是固定的,交付节点也不能变。

 

② 低价中标,公司省钱工程扛雷


招采找到便宜的施工单位,KPI就完成了,年终绩效就有保证了。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之后,利润薄如蝉翼,干活没热情不负责,现场频繁搞变更,撺掇班组罢工闹事,项目的进度质量上不来,地产工程部都要背扣上“管理不到位”的帽子。

 

③ 成本不给钱,工程干着急


成本为了先保证管控目标成本,对要花钱的事能拖就拖,能省就省,动不动就要工程“按制度办事”,施工单位拿不到钱,施工被停止,质量进度上不去,工程部干着急。

 

④ 工程太被动,只能跟着营销走


工期要跟着营销的节奏走。营销说,市场出现变化,必须提前开盘。工程部门吭哧吭哧的赶工;营销说,工程要助力营销。项目工期原本已经很紧张, 还要配合营销搞工地开放,搞工地直播。活动搞完了,进度还是得抢回来。

 

2、高周转加大工程压力,工程人为不合理的机制买单

 

快周转模式下,最受伤的就是工程部。

 

① 前置工作不到位,打乱工程节奏


说好的工作前置,事实上很多工作无法前置。有些房企,销售不快回款也不快,快周转演变为变相压缩施工工期。


比如开发报建的进度是最难把控的。证件审批下不来,被耽误的进度,只能通过工程赶工抢回来;


再如施工图。为了加速进度,很多项目采用穿插施工。这种模式下要求施工图非常细,各专业充分叠图。然而,很多项目为了抢开工,图纸设计周期一压再压,设计通宵出图,图纸错漏多百出。


更有甚者,边施工边出图,现场工序做完了,图纸还没来得及出。结果现场与图纸不符,反过来怪工程没有安图施工。

 

② 事多人少,现场工程人超负荷运转


一个十万平的项目,一般就配置1-2位土建工程师,1人负责精装,1人负责机电,1人负责景观。一个人管一个标段,一些项目因为提人效,还会削减人手。


人少事杂不说,有时还要负责非专业领域。比如土建工程师兼精装,兼景观,有的还兼机电。再加之标段划分越来越细,现场工程师往往超负荷工作,现场搞出岔子,工程师不得不背锅。

 

3、施工现场不可控因素太多,出了意外总得有人背锅


工程是整个开发流程中危险系数最高的环节。工程人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出事了”。哪怕你困得睁不开眼,只要一听到这句话立马比浇了一桶冰水还清醒。


抢工引发的意外,成本控制造成的现场安全措施不足,施工班组是草台子,总之一切的因素,只要在现场暴雷,轻则影响工程人的绩效,重则可能将工程人送进监狱。

 

4、工程人员流动率高,前任挖坑导致后任踩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工程人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项目会在哪里。从一个项目调到另一个项目,就像押赌注,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个什么项目。其实工程人最怕接手半路的项目,大部分都是烫手山芋,把前同事跑路了,等着你去填坑。


另外,高周转叠加严考核进一步加大了工程人的流动性。有些项目还没做完,工程团队全部换了一遍。人员流失快,项目上经常出现空缺,有时不得不赶鸭子上架。


某项目因为土建经理离职留下一个空缺,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一位土建工程师被项目经理钦点接手土建经理原来负责的幕墙工程。


原本以为是领导提携,给了机会培养,没想到不久项目因为抢工出了安全事故,该工程师被记大过,一年内都不得加薪升职。


哄你干活的时候,说是公司给机会培养,出了事有领导给你兜底。结果拿着工程师的钱,干着经理的活,还要为项目上的问题背锅。

 


地产工程人如何才能少背锅

 

地产工程的属性,想要不踩雷基本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少掉坑。

这是个复杂的命题。一姐认为关键点有以下几个。

 

1、提升工程部门的话语权,将工程管理动作前置


在整个开发流程中,工程环节偏执行。地块、图纸、成本甚至干活的乙方,都是开工前就定下来的,工程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前期决策。这导致了工程总是被动的排雷、扛雷。

 

一姐认为,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提高工程在整个开发链条中的话语权,让工程参与到全开发链条。

 

某房企在一个二线城市拿了一块地,定位为快周转型项目。工程开工后才发现,该地块的地质条件不佳,需要进行大范围的土方回填,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开盘计划。

 

为了避免后续再出现这种情况,该房企将工程管理前置到拿地阶段,并且由工程部门牵头地块勘探。拿错地这种情况就少了很多。

 

2、打破各职能线各自为战局面,建立责任及利益捆绑机制


房企最大的内耗在于各职能线各自为战。每个部门都对自己的KPI负责,而不是对项目终极结果负责。


设计只顾着按时出图;招采只管找到便宜供应商就算完成任务;成本动不动就要求工程按照运营定的计划很理想,却常常脱离工程实况……结果就是其他部门的绩效都很漂亮,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上不去,工程部门最难受。

 

归根到底,没有建立统一的目标管理制度和利益捆绑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强化各职能线交圈,让工程与其他部门充分协同,比如设计图纸在线化协同,设计师对工序做法调整,现场工程师就能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参与到图纸变更审核,跟工程进度同步起来。避免出现设计师出新图,现场还在用旧图的情况。

 

再如组织架构上,许多项目公司采用矩阵式价架构,各职能线垂直管理,PM岗位双向汇报,而项目总对工程以外的其他职能话语权非常小。这种模式造成了各部门之间部门墙林立,不利于各职能交圈。而有些房企授予项目总对PM岗50%的话语权,统筹各条线共同为项目目标服务。对于减少内耗起到很好的效果。

 

3、工程人赶路也要看路,少让自己掉坑里

 

① 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在开工前排雷


很多工程人赶路不看路,只管埋头苦干,却不知如何高效避雷。比如施工图审阶段,有些工程人不重视审图,不细看图纸,发现不了问题,审图会上觉得图纸没什么大问题,到了施工阶段才发现里面埋了雷,那时想甩都甩不掉。

 

② 宁可事前烦领导,莫在事后领导烦


及时向往反馈是工程人自我保护的一种办法。其实领导不怕出问题,就怕除了问题你还脏着掖着,小缺陷酿成大事故,那时他想保你都保不了。

 

③ 提升自己扛雷排雷能力,功夫在平时


要排雷,首先得知道什么位置可能有雷。比如前面所说的审图问题,地产工程为啥在审图会上发现不了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一些工程人对图纸都不甚了解。平常上不研究图纸,转现场不看图纸,有些甚至看不懂图纸。


另外,对常发缺陷总结不够,老是在同一个地方重复跌倒。虽说好的项目都是相似的,差的项目各有各的问题。但一些常见问题却有相似性,比如土建洞口和精装部件尺寸不一致,在很多项目频繁出现。如果审图阶段不能发现,后续就得做完再来砸洞口,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小结


工程的问题,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工程人想要不背锅,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以上算是一姐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我们留言区见!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