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秋季即将来临,天气也逐渐转凉,宝宝的护理成了父母头疼的难题,尤其是在洗澡这件事情上,更是让不少父母手足无措,毕竟稍有不慎,孩子可能就会着凉。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案例 宝妈莉莉日常有些洁癖,总觉得身边细菌太多,容易侵扰宝宝,导致其生病,于是每天都给孩子彻彻底底洗个干净澡。 可是让莉莉没想到的是,自己精心照顾的孩子却每天无精打采的,没过两天就开始发起了烧,接连几天都不见好转,吓得她赶紧带孩子去检查。 儿科专家在得知情况后就把莉莉训斥了一顿,原来正是莉莉太过爱干净,才让宝宝着凉感冒了。 听完专家的一顿教导之后,莉莉才恍然大悟,原来秋天给孩子洗澡,还有这么多学问。 入秋之后给宝宝洗澡,要做到“三控制” 1、控制洗澡频率 秋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是空气比较干燥,父母如果频繁给孩子洗澡,容易加速皮肤表面水分过量流失,导致皮肤干燥,易引发瘙痒,加之还易破坏皮肤上面的皮脂,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引起皮肤问题。 建议:秋天孩子出汗较少,一周洗澡2-3次即可,但是在大量运动出汗过后半小时,最好能及时洗澡,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
2、控制洗澡时间 不少父母都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洗澡玩具,在孩子洗澡的时候丢在水里和他们一起玩,嬉戏打闹,但是这样很可能会延长洗澡时间,导致孩子的身体长时间裸露在外面,加之水温的不断降低,可能导致原本抵抗力就不佳的孩子生病。 建议:秋季每次给孩子洗澡的时间需控制在15分钟内,注意水温需保持在40-45度之间,洗完之后需及时擦干。
3、控制洗澡部位 孩子身上有几个部位,过度清洁反而不太好: 肚脐: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的肚脐上似乎有一圈黑的,就将其清理干净,但是过去清洗易引发感染,加之肚脐上有连接内脏的反射神经,过度清洗有引发肠胃不适的风险。 耳朵:耳垢其实对耳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过度清洁,易降低耳朵的自我保护能力。 私处:如果护理不当,用力过大,可能会引发尿道炎。 入秋第一忌:几种情况下少给娃洗澡 1、刚打完针不洗 刚打完针的宝宝,免疫机能内耗过度,此时免疫力下降严重,如果父母此时给他们洗澡,势必会加重身体不适。 加之,打完针之后存在针眼伤口,如果清洗不当,很容易引发伤口感染,因此,打完针之后,最好让孩子先缓两天,待身体机能恢复之后再行洗澡。 2、犯困时不洗 就日常习惯而言,不少家长自身更加习惯于在睡前洗澡,所以,这一习惯也很容易自然而然的顺延到了孩子身上,但此时可能会面临一种情况,等给孩子洗澡时,他们已经开始犯困了。 在这种情况下洗澡,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循环加快,使得心率和血压都变高,从而导致孩子洗完澡就没了睡意,很难入睡,不利于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或者睡前两小时给孩子洗澡,既不会影响孩子的肠胃消化,也不会影响到睡眠。 3、剧烈运动后不洗 秋天气温凉爽,不少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去户外运动,而玩了一身汗之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但是孩子在剧烈运动之后,身体会处于亢奋状态,如果此时洗澡,浴室的温度较高,水蒸气较多,容易导致氧气不足,可能会导致缺氧的情况发生。 因此,孩子在运动之后,最少要让其休息、调整半小时,然后再让他们洗澡,不过在途中需要给他们擦干汗渍,避免着凉。 综上所述,遇上这三种情况,父母还是少给娃洗澡,容易着凉感冒不说,还可能会耽误发育。 注意这三点,才能洗个安全澡 父母中途不要随意离开:浴室是一个有水有电的地方,发生危险的几率较大。 水温不宜过高:孩子皮肤娇嫩,耐受性也比大人差,水温过高易烫伤皮肤,还可能因室内外温差增加感冒的风险,建议40-45度最佳。 减少用味道太浓的沐浴露:不少父母喜欢给孩子“洗得香香的”,就用一些味道较大的沐浴露,但这些味道其实都是化学物质“堆砌”出来的,而宝宝皮肤娇嫩,最好还是用无添加、无香料的儿童专用沐浴露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