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重点投向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方面,共有6项建设任务,其中包括县级综合医院提标改造、建设公办幼儿园、建设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完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儿童福利设施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等多项建设任务;
在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方面,有3项建设任务。包括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终端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老旧公共厕所等任务。在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方面,包含5大项建设任务。主要是建设公共停车场、更新改造水厂和老旧破损供水管网、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路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等任务。在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方面,有3大项建设任务。包括了在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县城产业集聚区内,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以及在零售型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完善环保设施、改造畜禽定点屠宰加工厂等。
至于办这些事情的钱从哪儿来,《通知》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这些建设项目,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性质不同,资金的来源也会有所不同。 县城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予以投入,符合条件的县城公益性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支持。对其中有一定收益但难以商业化合规融资、确需举债的县城公益性项目,除上述资金支持渠道外,还可通过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予以支持。
针对县城准公益性及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则要设计市场化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联动投入机制。
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准公益性及经营性项目,可通过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利用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予以融资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县城智慧化改造、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可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予以融资支持。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带动民间投资参与投入的积极性。 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为了解《通知》有关情况,记者围绕社会关注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
问: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答: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区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合理设计资金保障方式,既拓宽财政资金投入渠道,又调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落实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要求,针对县城公益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县城公益性项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予以投入,符合条件的县城公益性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支持。对其中有一定收益但难以商业化合规融资、确需举债的县城公益性项目,除上述资金支持渠道外,还可通过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予以支持。 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针对县城准公益性及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市场化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联动投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准公益性及经营性项目,可通过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利用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予以融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县城智慧化改造、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项目,可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予以融资支持。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带动民间投资参与投入的积极性。 问: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时序是如何安排的? 答: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立足各地区发展基础和要素条件,建立分区分类推进建设的支持引导机制。优先支持东部地区基础较好县城建设,率先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序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城镇化地区县城(含边境地区重点县城)建设,加快增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建设,提高对农业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在此基础上,为加快形成投资效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强化典型引路、发挥头雁效应,我们会同各地区以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为基本要求,在120个县及县级市开展示范工作。对这些示范县及县级市,将加大中央财政性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其围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范畴,建设示范性项目,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与运营模式,并以现场会、典型案例推介等方式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的基本情况如下。一是从数量看,示范县及县级市数量为120个,占全国县及县级市(1881个)的6%。二是从结构看,在示范名单中,县的数量占2/3、县级市数量占1/3。三是从分布看,长江三角洲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县城58个,中部地区县城31个,占示范数量的74%,其中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各10个;西部和东北地区有条件县城31个,其中边境城市5个。四是从区位看,中心城市周边和有关省份初步编制完成的9个都市圈规划内的县城为81个,占示范数量的68%。此外,县级政府综合债务率预警县及县级市一概不纳入。问:市县政府应如何谋划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答:各地区要综合考虑发展需求、资金保障、财务平衡及收益状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分阶段、有步骤地滚动谋划设计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一是着眼保障县城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加快谋划一批完善县城基本功能、无偿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益性项目,以及有一定收益但难以商业化合规融资的公益性项目。 二是着眼释放政府投资乘数效应,科学谋划一批具备一定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准公益性项目;探索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挖掘土地潜在价值等方式,推动公益性、准公益性与其他有经济效益的建设内容合理搭配,谋划一批现金流健康的经营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