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简论“南三苏”和“北三苏”

  [复制链接]
赵翠萍 发表于 2020-5-28 0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简论“南三苏”和“北三苏”
    作者  陈光宏

关键词:“北三苏” 不逊于 甚至远甚于 “南三苏”。
内容提要:综合政界、科技界、文坛,在华夏文明史上, “北三苏”地位更高,贡献和影响力更大。三台的“北三苏”不逊于、甚至远甚于眉山的 “南三苏”。应还历史本来面目,给“北三苏”应有的历史地位,让其宝贵的历史文化科技资源服务于今世,催生今天的文化科技复兴。
苏易简和他的两个孙子苏舜元、苏舜卿史称“潼川三苏”。因“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在川南眉山,史称“眉山三苏”或“南三苏”,称川北潼川(今四川三台)三苏为“潼川三苏”或“北三苏”、“三台三苏”。
据苏舜钦《先公墓志铭并序》:“苏,邺之附城,昆吾受封而姓出焉。其后,周司寇徙食河内,汉将军建起杜陵,武葬武功,世遂名其籍。隋唐之际多伟人,六叶之内四至大丞相。”现经考证,潼川三苏和眉山三苏的确同源共祖,同为陕西武功苏氏,世代旺为关中大族,之后多有分支。
眉山三苏,为西汉苏武七世孙汉并州刺史苏章后裔,因苏章为官赵州,后世称之为赵郡苏氏。唐苏味道知眉州刺史,其子孙定居蜀地眉州,成为今苏氏蜀地眉山支脉。
南三苏,即眉山三苏 ,父子两代三进士,因其散文被明初朱右选入《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唐宋八大家”,实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界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八大散文家中,有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享“一门三学士”、“眉山三苏”美誉。“唐宋八大家”之称,误导后世认为连李白杜甫等也落选的辉煌的唐宋文坛八大家,经过明清两代至民国至今,数百年的喧染,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至高无上,显赫辉煌至极。
北三苏,即潼川三苏、三台三苏,脉源于西汉苏武四世孙魏东平相都亭刚侯苏则。其后裔唐相文宪公苏颋之曾孙苏传素,于唐广明年间(880--881)随北司护驾唐僖宗入蜀,该支苏姓遂定居于唐梓州盐泉清溪(今四川三台清溪村)。
潼川三苏,世人知之甚微。入蜀前后显赫族旺十多世。其中七世为相:入蜀前五世为相:有中兴北周、结束中华300多年战乱、为大隋实现中华胡汉大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的治国名相邳国公苏绰,隋初辅佐文帝创建开皇盛世、官至仆射、被炀帝进封房国公的名相苏威,唐高宗相苏良嗣,武后时举进士、唐中宗、睿宗两朝贤宰相许国公苏环,武后时举进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苏颋集》三十卷等)、与姚崇、宋璟共同辅佐唐玄宗共襄开元盛世的“贤宰相”文宪公苏颋;入蜀后,有随驾重返长安辅佐唐昭宗的宰相苏捡,辅佐北宋太宗的状元副宰相苏易简。自苏环至苏捡六世三相﹙苏环、苏颋、苏捡﹚,苏环、苏颋世称“再世贤相”。仅入蜀后,从苏传素到苏汶8代人11进士﹙苏俭、苏振、苏协、苏易简、苏耆、苏舜元、苏舜钦、苏舜宾,苏舜元子苏洪、苏洎、苏汶﹚、二宰相﹙苏捡、状元副宰相苏易简) ,在中国历史上,政界显赫,政绩辉煌,是恪职爱民、廉洁奉公典范。苏氏入蜀后,被宋太宗盛赞为孟母并敕封的苏易简状元之母薛太夫人,苏易简元配白夫人、次配崔夫人,一门两代三夫人;更有苏耆(苏易简次子)及其子苏舜元、苏舜钦、苏舜宾,两代四进士;苏舜元及其子苏洪、苏洎、苏汶,两代四进士。家族如此之辉煌,这在中国历史极为罕见,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
北宋前期,以梓州潼川郡名籍的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祖孙三人活跃于政坛文坛,且人品高尚,享有盛名,有“苏门三君子”之称,祖孙三人,皆有诸多著作传世。在中国历史上,政界显赫,科技史上留下巨著宏篇,文坛上留下不朽篇章,给中华文明增添瑰宝和异彩。
“潼川三苏”的苏易简,年轻有为,政绩显著,帝爱有加,留下大量著述,尤其留下文史科技巨著《文房四谱》及其子苏耆著《续文房四谱》,成为珍贵的中外科技文献。
北三苏皆以文章见长,诗词书法更是名扬史册,苏舜元、苏舜钦享“二苏草圣,百世不朽”美誉。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苏舜元为人精悍豪旷,诗歌豪放健奇,被欧阳修赞为“遒劲多佳句”,“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恨不得尽见之耳”;尤善草书,被大文豪苏轼赞为“才翁草书真迹,当为历世之宝”,其文章、诗、词和书法,在北宋宝元、庆历年间名噪一时;在福州做官,以清廉闻名,为民所建12口“苏公井”至今遗存,名垂千古。
被誉为“蜀中才子”的文坛巨人、文豪苏舜钦少时状貌魁伟,慷慨大志,清介耿直,“豪俊多从之游”,关心政治和社会现实,体恤民众,积极支持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庆历新政革新。更是北宋初期诗文界承上启下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先驱者和坚定的特立之士,力挽宋初诗坛颓波,是“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派”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军人物,反对形式主义诗风。
主张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奔放豪迈、清新刚健的艺术手法对现实给以真实的反映。积极写作古文,反对骈文,恢复盛唐古文运动的优良传统,为宋初古文运动和诗文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苏舜钦之文, “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是以子美辞,吐出人辄惊”,“间以险绝句,非时震雷霆”﹙宋欧阳修﹚;其诗“气之豪、才之雄、语之奇、不牵世俗、诚卓不群”,书法遒劲温润,“得之如获夜光明月永为家宝”﹙清卞永誉《古堂诗话汇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更有所建 “沧浪亭”,胜迹保存至今,所作《沧浪亭赋》,千年来誉满中华。
不管是政界、还是科技界、还是文坛,在华夏文明史上,“潼川三苏”地位更高,贡献和影响力更大。客观而论,“北三苏”即“潼川三苏”,不逊于“眉山三苏”即南三苏。综合政界、科技界、文坛三个方面,“北三苏”甚至远甚于眉山的“南三苏”。应拨开历史迷雾,还历史本来面目,给“北三苏”应有的历史地位,让“北三苏”彰显于世,让其宝贵的历史文化科技资源服务于今世,催生今天的文化科技复兴。
本文参考资料
《宋史》;《文房四谱》(宋苏易简);《父祖家传》(宋苏舜钦);《先公墓志铭》(宋苏舜钦);《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宋欧阳修);《苏才翁墓志铭》(宋蔡襄);《潼川府志》;《三台县志》。
20200528_10610_1590628763150.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20-5-28 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0-5-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三台在线的忠实者,从2012年5月13日注册至今一直跟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唐僧僧 发表于 2020-5-28 1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都是文学中的泰斗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魏 发表于 2020-5-28 1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