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三台县名的变迁及得名由来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20-3-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郪县”得名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在“郪王城”即今三台郪江镇置郪县,以“郪”为县名。

综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任乃強《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四川上古史新探》,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等文史籍著考证,“郪”名,源于古“濮”部落之母系氏族特性,其过渡进入封建男权社会形态之后,仍崇尚“以妻为尊”传统,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立独立于巴蜀之间的诸侯王国时,便决然以“妻”为旨,建“邑”为都,取名为“郪”国。

有史家称为“取郪水之名为国”,应为臆讹。任乃强考论为:“郪字在汉文里,除此地名外,别无意义,其为故国名称可以无疑。郪江,亦缘其地为郪王故国而得名。”应准确可信。

汉置县时,承袭古郪王国之族、域二性,续“郪”为其县名。


“梓州”得名


公元598年,隋朝首用梓州名,史料注明为“因梓潼水而名”。公元742年,唐朝也曾一度更梓州为梓潼郡。

“梓潼水”在古地域图上,源于梓潼县北境,经盐亭、射洪流入涪江,与州城无关,取“梓潼水”为名,应该源于古人对“风水”之道的运用。古人特别讲究风水形胜与城池、家宅的吉凶关联,进而钟情于山水而名。隋朝时,新州辖境内有涪江、梓潼水(梓江),凯江三大水道,而“涪江”已为绵州城名所用,“凯江”亦曾为“凯州(中江)”所用,为避重名,因而以梓潼水命名。

但野史传记亦有另一说法:因史载梓州为蚕、丝、绸、绢的发源地(盐亭螺祖),当时为蜀地超过西川成都的蚕、丝、绸生产基地,因而民间有“福及桑梓”之说,而取“梓”字为州名。


“潼川”得名

公元1118年,宋朝改梓州为潼川府。

更名传说为:宋朝为了与唐朝地名有所区别,不再沿袭唐朝西川、东川旧称,却因弃剑南东川节度名,改作“梓州路”,又与“梓州”州府重名,使上奏公文,下批圣旨,产生出不知批给谁办的窘境,便出更改州名提议。

更名时,考虑唐梓州取“梓潼水”中之“梓”字,梓州又曾取过“梓潼郡”为州名,而梓州城北涪江上段,也称名为“潼江”,“潼”字便为首选。并且“潼”与东川的“东”字音近,为使更名不作大的变化,易记便称,便取“潼”字为前字,加之宋朝已明确将东、西二川,以利、益、梓、夔四路命名为“四川”省名,便又顺势取原“东川”时“四川”之“川”为后字,提名“潼川”为新州名,上报朝庭待批。

《舆地胜纪》:“《宋会要》云:昔元丰中,神宗皇帝欲正剑南东川之名,而监司移文,尚以梓州为称。(奏臣)欲望(帝)睿断,依剑南西川例,赐一府号,(神宗即)诏梓州赐名潼川府。”“潼川府”名由此而来。

“三台”得名

公元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改潼川府为潼川州,撤郪县并入潼川州直隶。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重新升格潼川州为潼川府,并在原郪县县域重建新县时,弃郪县名,取名为“三台县”,史注“以城西三台山而名”。

那么,为什么清雍正时代,三台官民要弃“郪县”旧名,而取“三台(山)”为新县名呢?其意有四:《四川通志》载:“山号三台,乡列名宿,文峰(东山)峙左,印台居前,龙顶牛头蜿蜒西北,涪江、郪水萦绕于东南”。实际上,三台县城就是以三台山为主山,以凤凰、蟠龙二山为青龙、白虎,在牛头山下结穴建城,穿过涪江遥看东山为案山,以文峰塔为标志,完全契合山川形胜风水格局。

而最独特的,是三台古城上应天星,吉祥天成。正如道家《太上感应篇》所称“三台”,就源于“三台星”之名,即上台、中台、下台(也称“三阶”、“三衡”、“三奇”)六星,每台二星,上台司命,中台司功,下台司禄。并称:人有三魂,上应三台,祈三台星,可得生身,养身、护身。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在天三台,在人三公”。意为天上星辰与地上人事对应,因此,凡是在“三台格“地域居住,都上应天星,吉祥天成。

因而,三台山的命名,其外延,或为其山势呈三个台阶而取其形,其内含,则深涵“天星三台,上应天星,吉祥天成”的道家学说。因此,时官民精心选择以“三台”为县名,大概应是上应天星,共祈寿、功、禄所为。此为其一。

其二,古人动建城垣、居所时,必将风水方位和吉凶因素作为首选。古梓州城城垣最初定型时在唐朝,唐朝的京城在西安,唐时的官民以西安城为尊,城恒的选建必定以风水形胜为上,因而,时梓州官民,必然经过严格精心的“风水形胜”考量之后,一致认定三台山(含其后迤“龙顶山脉”)为州城龙脉,不仅把州城主门(西门)面西正向三台山,而且将西门命名为“龙顶门”,以引龙脉入州城,保州城长兴无灾,佑百姓富裕平安。故,清雍正时改县名,官民便毅然使“三台(山)”,成为命名新县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三,当时的三台山,除三台层地古木参天,巧绘层台叠翠(三台叠翠)美景外,其山巅上台的真武庙,中台、下台匹配的殿、阁、亭、廊等,自唐朝始,宋朝兴,火爆延续至清代时,已经建成完善为庞大壮观的寺庙建筑群,不仅声名远播,香火鼎盛。尤以庙灯妙布的夜空“七星”(三台山上七星见),更为县人顶礼膜拜,视为“吉祥天星”,因而口口相传,成为州城和东川境内声名震响的一大绝妙景观胜地。因而,以“三台(山)”为新县名,也应是众望所归。

其四,三台山是州城通往省府成都的必经之地,从省城返县,路途颠疲,三台山一入眼帘,顿生返家欣悦之情,疲意骤逝。因此,民间有“得望三台山,欣然入州城”的赞语,三台山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州城的象征。

综合天星、龙脉、名胜、象征四意,清雍正十二年(1734),官民便决然放弃前后沿用原“郪县”县名1473年的悠久历史,转而以“三台(山)”命为新县名。

作者:张庆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9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 发表于 2020-3-16 0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原来三台的名字还有讲究。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玩老地方 发表于 2020-3-16 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最喜欢梓州这个名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0-3-16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学习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镜子 发表于 2020-3-16 1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值得一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6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如果以后三台县成市,三台市,梓州市,潼川市,估计在三台市,梓州市二选一,梓州市比三台市又好听,顺口一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编辑 发表于 2020-3-16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位列三台,及三公。也谓星辰天人感应。也谓三才,天人地。也谓愿境福禄寿。古风水位在牛头山下。今风水龙头位在今梓州公园山顶所镇塔楼下。涪江凯江环绕,有龙吸水之局。唯有破像的是抗战时半山内挖了防空洞,好在后来堵住了出入口,地气未再泄漏。多年前,有民传,此山(龙头)若崩,必有天灾时局意相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卫 发表于 2020-3-16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张主任 发表于 2020-3-17 0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我的八字批注中有,位列三台,名动九卿。
虽然办不到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但是热爱家长,爱三台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旗 发表于 2020-3-17 0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学习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