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三台文坛名家系列作品之一

  [复制链接]
古往今来 发表于 2020-2-16 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老同学
                  作者:戴岱
成东和我是老同学。说老同学,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一直是同学。而且,我们两个还同村。
成东的外号叫“冬瓜”,我是“仙人球”。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号:“老友色”。
世上人,外号、绰号、浑号啥都有,叫啥都不奇。梁山好汉人人都有个绰号。可两个人共同拥有一个外号,却是绝无仅有。
自然,这个外号的出处是有名堂的……
我和成东上初中时,去了乐中。青杠店也有初中,是乡办。乐中是县立。县立比乡办的高级些。乡办是走读,县立是住校。新奇,也安逸。还多些课程,比如英语。我们读小学几年,连拼音都没学过。那些曲里拐弯的英文,一见之下让我们感到惊喜和神圣。
第一堂英语课,老师教我们唱英文字母歌:“A、B、C、D、……”二十六个字母唱完,X、Y、Z后头,跟着一句“Now  you see,I  can see my  A、B、C。”唱出来就成了“老友色,爱看色蛮爱比色。”我们吼得非常起劲。
晚上回寝室,成东突然冲我大喊一声:“老友色!”
我一愣,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马上也冲他大喊:“老友色!”
我们把“老友色”同“老朋友、老同学”关联起来了。乍离家乡几十里,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浓烈的乡情找到了一个发泄口。那以后,“老友色”就成了我们共同的外号,一日日的挂在嘴上。
我和成东是好朋友,却不是一路货色。
我从小学到初中,以至高中都是班上的尖子生、火车头。而且一直都是班干部。小组长、大组长、学习委员轮流着干。
成东呢,除了干过一次体育委员,其他都是捣蛋鬼的干活。成绩更是不能跟我比得起的。体育委员也只干了半学期。还是因为上初一,全是新生,老师不了解情况,才让活泼好动的他得逞。得逞却没金盆洗手做个好人,狐狸尾巴夹不住。很快就被清除出干部队伍,继续与落后分子打得火热。
不是一路货色,却不影响我们的友谊。成东霸气也豪气。有意无意总当我的保护神。他个子高大(小学时,都叫他高脚鸡),有称霸的本钱。我个子小,是接受保护的天然对象。
打蓝球,成东三大步上蓝,撞得卡他的人跟斗加扑趴,惊呼狼来了。打乒乓,他把桌子占住,要谁打,谁就打;不要谁打,谁就乖乖地一侧立起。我去了,他却从不刁难。甚至,还叫正打着的对手停下,让我上。
“搁倒,你!让老友色跟我打一盘!”成东说。对手就搁下拍子,乖乖让我。
我其它项目不喜欢,篮球、足球、排球都是,就喜欢乒乓。但球艺却是不如成东。成东门门功课走下游路线,却样样体育项目都强蛮。
我一握上拍子,就心虚。成东的旋球刁钻古怪。我的拍子一碰上,球不是向上飞出界,就是狗钻洞一样拱网。咬一咬牙,发狠接住一个,却立即被他叭的一声,抽杀个彻底闭气。逗得周围同学哈哈大笑。成东也得意。跟猫戏老鼠差不多。成东是猫,我是老鼠。
初二时,一个叫猫咪的小女生亲近我。其实也就是背了人说几句话。异性相吸引的意思。班上的女生,几乎全都有这样的“对子”。
有一次,我们到镇街上去买供应粮。那个年代,只有城里人口才享受国家供应粮。我们读县立中学的农村孩子,也能有每月十三斤大米的供应。学校离镇街有五、六里路程。买粮、买煤,都要学生上街去背,去挑。班上有个没对子的男生,向猫咪献殷勤,帮猫眯挑米。成东发现了,对着男生的耳朵说了一句话。
“你敢勾老友色的对象,谨防老子哪天收拾你!”成东说。说得牙骨铮铮。那男生嗫嗫嚅嚅,再不敢迎着困难上了。后来,全校的对子,没一个成的。这又是后话。
高二时,我和成东,各出了一件震惊全校的事。
先说我。我历来作文呱呱叫,全校老师、同学都知道。校园的大批判专栏里,到处可见我的文章。这已不足为奇。奇的是,我不声不响,居然写出了一篇小说。小说里,我居然写了一个孤胆游击队员和国民党军队战斗的故事。这在同学们的作文还保持在两、三页纸的长度,在文学空气稀薄如高原的年代,我那厚厚三大作文簿的小说,无异于一枚重量级炸弹。不但同学吃惊。老师也讶异。争相传阅,沸沸扬扬,名噪一时。
再说成东。成东也名噪一时。他上了白果树!
我们的校园,是一座地主的大宅院。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了,却气势依然。高大的门楼外,有七株高耸的白果树。白果树的书名叫银杏树。但我们不那么叫。老地主取北斗七星的意思而植。那几颗白果树都有两三人合围大,二十多米高。许是树太高,从无人企及,便成了鸟们的憩园。鸟窝有大有小,错落有致。鸟们飞去来兮,嬉闹终日。
忽一日,半天云空的树丫上多出一个人。猴一样攀岩,要去掏鸟窝。这个人就是成东。有同学发现了。一传十,十传百,眨眼间树下的坝里就密密麻麻聚集了人。都仰一张惊恐的睑,盯树上的人,大气不敢出。老师也来了,校长也来了,校工也来了,倾巢出动。看惊险剧一般。
班主任一张脸惨白,声颤颤地冲云空喊:
“成东,不要慌哈,慢点下哦!”。
“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哈!”
“莫急莫急,慢慢下!”
那声口,像哄他三岁的幺儿。
校长铁青着脸。压抑着大家的喧哗,深怕吼慌了树上的人,一个倒栽葱从空中掉下来。想到后果,就心尖尖发抖。
班主任的温柔,在那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淋漓尽致的,就是成东的胆大包天!当成东终于在一片惊恐万状的注视下,双脚沾地时。刚才还母亲一样温柔着的班主任,唰一下变了脸,声色俱厉,暴风骤雨一般把成东骂个狗血喷头!
校长为此专门召开了全校大会。成东的胆大妄为臭名远扬。两个“老友色”成了箭的两端,一个箭头,一个尾巴。
后来就毕业了。
那个年代读书,好混,不经混。一会儿学工,一会儿学农,一会儿批判资产阶级,一会儿又批判走资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三混两混,就说毕业的话了。
在学校没头苍蝇似的,乱学一气。回到了广阔的天地里,仍是不能有所作为。
我们刚回到农村那阵,有一种从云端掉到地上的感觉。心情阴郁,和沉重,都想找一条出路。我最先挣脱出来,因了我的好成绩,更是因了我的父亲是大队会计。我到村小当了民办教师。每日里穿着整洁的军干服,挎着军挎包,往返于村间小路上。后来又因了爱写,就到县城里去了。
成东则一直捂在农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跟他当农民的哥哥差不多模样。
渐渐地,我们有些疏远了,少了往来。
后来,农村责任制了。成东开始折腾,养鹌鹑、种天麻。一会儿弄得气壮山河,一会儿又一败涂地。又后来,成东去了深圳,走出了四川这个大盆地。
那些年,到南边去犹如文革中的知青插队,是时代的一大景观。当然,比知青幸运得多。
再见成东,已是大款模样,截然不同的个角色了。望着挺胸腆肚,一身名牌的成东,真是不敢认。他从深圳回来,把手中的大哥大一挥:“走,老友色,找家三台最好的饭店,我们两喝个痛快!”
那一挥,何等气派!
那一声“老友色”,搅起沉淀的岁月如啤酒沫哗啦啦淌。面对人世沧桑,让人慨叹不已。
“格老子。鸟枪换大炮了嗦!”我说。心里酸溜溜地,不是个滋味。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嘛!”成东毫不介意。
席间,喝得面红耳赤的成东,反复叨叨,说都是托国家搞改革的福。要不然的话,他恐怕已成了个老农民。他说,那二年搞世袭制,农民永远都是农民。龙生龙,风生凤,耗子生儿就只能去钻洞。
他说,他现在有一百多万,想回家乡来搞点事业。在外头再好,也还是想家。他要我帮他斟酌一下。我想,他有这么雄厚的基础,是能干点事业的。
“时势造英雄哦!”我醉眼朦胧地瞪着他。
“啥英雄哦!你我老同学,莫说这些!来,喝!一醉方休!”
就喝。
就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20-2-16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张主任 发表于 2020-2-16 14: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现在呢?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0-2-16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三台在线的忠实者,从2012年5月13日注册至今一直跟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