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那是14年前,陆跃辉一大家人从乡下来到安居场镇,小的还在上学读书,大的尚未成家立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更让人揪心的是,一大家人还没个立足之地。尚未“安居”,怎说“乐业”?
当时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处理公房,其中有一套刚修好尚未装修的400多平米两层楼房,作价两万元对外出售。
陆大爷一家,确实需要这套商住两用房。东拼西借,好不容易才凑够了两万元,但是黄述兵已经占先。
黄述兵这些年,经营红桔跑买卖,不仅手头有钱,因他为人处事皆有道,也很有人缘。本来就有很多人想买这套房子,听说黄述兵要买,,都自动放弃了,也算送了黄述兵一个人情。
当陆大爷提着东拼西借的两万元去供销社时,方知自已晚来一步。供销社还告知陆大爷,黄述兵已付订金,明天就要去办手续。
可是,陆跃辉心又不甘,便抹了脸面,鼓起勇气,在当天晚上去找黄述兵,说明自已家里的情况,希望黄述兵打个让手,并表示陆家大大小小都会记住他的大恩大德。
黄述兵早已把供销社这套房子视为自己的一份家业了,在他心目中,已经绘制好了使用这套商住两用楼的蓝图。
有了这套房子,黄述兵可以结束摆地摊、“打游击”的日子,成为安居场镇上有脸有面的商业大户。正在学校读书的儿女,再不会当走读生。有了这套房子,凭着黄述兵这些年在生意场中摸爬滚打积累的资本和人脉,肯定能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当陆大爷以非常诚恳的态度,希望黄述兵打个让手,放弃买这套房子的要求时,黄述兵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两眼盯着陆大爷,像机关枪似地,在他身上“扫射”了一遍。心想,我俩非亲非故,一没吃过你一杯茶,二没喝过你一杯酒,既不欠你的钱,又不欠你的情,要我打让手,这不是断了我的财路吗?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的果儿,哪有让出去的道理?
陆大爷眼巴巴地望着黄述兵,像一位干渴得喉管冒烟的跋涉者,期待甘露的样子。
黄述兵想当面拒绝,又于心不忍。想满足他的要求,又舍不得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便随口说了一句 : “让我好好想想”。
当年的黄述兵,在安居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要在圈子里拿得起,放得下,就得有作为。
在黄述兵心目中,把自己想干的事干成了,就是作为。
黄述兵这天夜里,从安居街上回到他乡下的楼房湾。
说起这“楼房湾”,离安居场镇不远,已经有百多年历史,是个有龙门阵可摆的地方。
原来这湾里全是姓于的殷实人家。
黄述兵的爷爷辈,从几十里外的宝泉乡来这里租种土地落脚谋生。怎么也没想到,于家的善举,让黄家大受感动。
黄家租用的茅草屋,安置了一家大小,却没有了放置祖宗牌位的地方。
于家的主事人,却将于家的堂屋让出一半,让外来的黄姓人家安放祖宗牌位。黄姓人家当然感激不尽,于是,有了更多的黄姓子孙来楼房湾租地耕种。于、黄二姓共用一个堂屋的事成为佳话,在方圆百里广为流传。
在后来的日子里,姓黄的子孙自然而然就学着于姓人家结善缘,行善事。黄述兵清楚地记得,当年于、黄两家共用的老堂屋里曾有这样一副对联 : “修身养性品常砺,广结善缘天地宽”。
黄述兵这个人,虽然有点吊儿啷当外加吆二喝三,但在为人处事的是非面前,还是要在脑子里面衡量一下轻重。
第二天,黄述兵早早地去供销社办了购房手续,但户主不是黄述兵,而是陆大爷。
当安居街上的人知晓此事之后,都以为黄述兵脑瓜子进了水。好朋好友些让他吃到嘴边的果儿,却转手让给人家。
后来,陆家是怎样发起来的,应该是另一个龙门阵的内容。
11年后,黄述兵以11万元的价格,不声不响地拿下了这套商住两用房,很多人认为,黄述兵真是时来运转,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偏偏就让他给接住了。
黄述兵刚办完过户手续,就有人出8O万元要买走这套房。黄述兵表示,就算有人给800万我也不卖。这是陆家一份值得世代相传的情谊,他要留给后辈儿孙,让他们从中领悟为人之道。
黄述兵用这套房子开起了茶楼,目的是让乡亲邻里来这里品茶、聊天、休闲时,从“人在道上走,福从天上落”的故事中,领悟出为人之道与“福从天降”有什么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