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舌尖上的记忆(八)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20-1-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念念不忘钟凉粉

                                          邹  开  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很多原来在三台读过东北大学,或在
当年东北大学内迁三台时,在“东大”任教的教师,纷纷来三台寻根。

凡是我接触到的、来三台寻根的东大校友,都纷纷向我打听,在哪里可以吃到“钟凉粉”。
我只好非常惋惜地告诉他们,“已经没有了”!


接着,便是一声声叹息之后,对钟凉粉的回味和惦念。
说起钟凉粉,至今还在我色尖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5
我吃钟凉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县文化馆由人民公园迁至上南街。我在县川剧团作编剧,常去文化馆,后来又调文化馆工作。


那二年,钟明海的凉粉店就开在文化馆对面。
一天中午,我想以凉粉作午餐,从文化馆出来,过街就一脚跨进了钟胖子的凉粉店。因钟明海个头肥胖,背地里都叫他“钟胖子”。每到热天,他就赤着上身,拴一根“劳动布”(很厚的那种布料)做的围腰,光着膀子忙活。


进店后抬眼一看,案桌上摆着黄、白两种凉粉,还有凉面和椒盐饼子。
黄凉粉切成三角块,白凉粉切成了丝丝装在碗里,不仅色彩鲜艳,且形状美观。还有那油浸浸,黄灿灿的凉面,散发着烧烤味的椒盐饼子。这一系列吃食,不但扯人眼球,更吊起了人的味觉。还没吃进嘴里,就止不住吞清口水了。
正在忙活的钟师付抬起头来,非常热情地问我  :  “哪门吃”?


我随口回答  :  “一样一碗,椒盐饼子一个”!
钟师付善意地  : “你先吃凉粉,一样一碗,加个饼子,尝一下味道再说吧,凉面二回来吃”。
我点头认可。这才想起,那二年吃饭食要收粮票,一祥一碗就该三两粮
票,再加一个饼子收二两粮票,我每月的定量是27斤,这一顿就吃了半斤粮,会是怎么个概念啊?
我自觉脸红地看他放调科。
这一看啦,嗨!红油、椒油、芝麻油、豆豉、豆油、醋、大蒜、姜汁、花椒面、葱白头等等,非常别致地摆了一排排。
钟师付在小方桌上,将用细瓷小碗装着切成三角块的锅巴黄凉粉,还有用细花瓷小碟盛着配好的调料放置好了之后,对我说,“先尝尝红油凉粉”。
另两方已有人坐着吃起花儿开了,我就学着他们的样子,用筷子夹着凉粉在小碟中翻沾后送入口中,嗨呀,那味道,就一个字 :绝!
白凉粉切成丝丝,拌好调料,合着椒盐饼子,又是一种吃法。特别是吃到最后,凉粉吃完了,将剩下的饼子,用筷子夹着,沾起余下的调料,吃起来别是一番风味。
因为钟凉粉好吃,就想知道为什么。
几经打听和寻访,才知钟明海的凉粉制作特别精细 :
选优质干白豌豆,用冷水浸泡后,以手磨推成水浆,然后加清水过滤
数次,澄清,用过滤后的黄水,将过滤后的白色淀粉,按水和粉的适量比例下开水锅,反复搅动,文火煮半小时候,一次搅成老嫩适度的黄凉粉,再取上层水淀粉,加入适量优质干白豌豆粉,仍按上述方法制作,就成了洁白如玉、光亮透明的白凉粉。
钟凉粉好吃,关键还是他的调料非常考究。
为了不伤其味,不损其色,必须先放豆鼓、豆油、醋、蒜泥后,再放红油、芝麻油、葱花、花椒面。还按顾客的不同要求,调配不同的口味。
特别是他制作豆鼓糊的选料及制作程序,不但精道而且独道。
前些年曾有旅居海外的学者,常在信中问及“钟凉粉”。还有人在信中写
道  :  “少时诸事多蒙胧,独未忘却钟凉粉”。


面壁斋.jpg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