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2)小城里的大学校

    [复制链接]
花生 发表于 2025-5-1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邹开歧


640.jpg


二、小城里的大学校


一个小小的县城,转瞬间,一所大学从天而降。

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借得旧试院及杜公草堂一部份和潼属联立中学一角,开始复课。师生们面对此情此景,脑海里涌现出诗圣杜甫愤世爱国、颠沛流离的历史画面,与今天因抗战流亡读书的现实情景交融,真是历史的巧合。

当时的三台,既无电灯,又无自来水。

没有电灯,则以桐油灯为照明工具。用土碗或专制的土陶灯盏盛上桐油,将棉线搓成的灯芯子浸入油中,即可点燃并获得一线光明。可是,桐油灯燃烧时烟子特别多,又浓又黑,凡挑灯夜读者,鼻孔及脸均被熏黑,极像戏里的黑面包公。

学生宿舍,全是稻草铺床。久而久之,便有一种专食人血的“臭虫”。趁人熟睡时,从床的木头缝隙中爬出来吸食人血……

所有学生,不分年级高低、贫富贵贱,一律住在校内,共度艰难岁月。

东北大学于1938年3月内迁三台复课,1946年暑期复员迁回沈阳,在三台整整经历了八个冬夏春秋。

640 (1).jpg

这八年,正是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八年;这八年,三台人民从东北大学的内迁,看到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血腥罪行;这八年,三台人民从东北大学师生的流亡生活,知道了有国才有家,自觉而踊跃地、全力以赴地参与抗日救国;这八年,三台人民同东北大学师生一起,用满腔热情共同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颂歌;这八年,在三台的历史上,书写了抗战文化的华采篇章!

一批知名教授、学者相继来到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让三台这座后方小城群英荟萃。

被誉为“清史研究第一人”的萧一山、“国学大师”蒙文通、以写《李自成》而闻名中外的姚雪垠、“中国现代政治家”萧公权、“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还有深受学生敬仰的一对伉俪董每戡与冯沅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李季伟……他们的到来,极大地增加了这座后方小城的文化含金量。

三台的抗战文化史上记录着: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的八年中,以胡鹏、高而公为首,其主要成员为李江春、郭秉箴、刘黑枷等师生组织的“读书会”,最早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解放区战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进步书刊传到三台。由一批热血青年组织的社团,“黑土地社”、“菩提社”、“群力社”、“青年民主同盟”、“东北问题硏究社”、“学习社”以及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求实学会”  “野火社” “剧人剧社” “奔流”  “东苑文学日报社” “夜光”等社团,采用墙报或油印小报等方式宣传抗日救国,据统计,仅1942年,东北大学校园内,共有壁报60余种。

影响较大的有《合唱群》《菩提》《黑土地》《火把》《新生代》《学声》《时代萃报》《学习》《夜光》《野火》《狂飈》《铁流》《抗战文艺》《大队接力》《射击手》《挡箭牌》等。特别是《时事萃报》,经常摘编《新华日报》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抗日宣传,还有由陆侃如、董每戡指导的《学声》,宣传抗战的言辞更为激烈,引起了当时敌特机关的严密注视。声势最大的“东北问题研究社”,其宗旨为“研究东北,收复东北”,在高而公等校友的努力下,通过各种活动,使其成为倾向革命的进步组织。

在社团中,还有影响面宽、凝聚力强的“抗敌协会”和所属的“实验剧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舍所领导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员、左翼作家联盟的赵纪彬、董每戡随校来三台,组建了抗敌协会三台分会。其主要成员有陆侃如、冯沅君、姚雪垠、李广田、刘黑枷、徐放、李尧东等,并由徐放负责日常工作,出版了《文学期刊》。

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全校师生心里装着家国情怀,不仅通过几十种壁报、期刊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还有不少热爱戏剧的志士仁人组成各式戏剧团体,把我国一批优秀剧目奉献给了三台人民。如1944年成立的实验剧团,先后演出了《北京人》《日出》《家》《祖国在召唤》《雾重庆》等,极大地唤起了广大民众支援抗战的爱国主义觉悟。同时,为三台培养了一批业余戏剧人才。

影响较大的是,1943年和1944年在三台举办的两次全国性木刻版画展,先后展出了著名版画家李桦的《召唤》、刃锋的《嘉陵江上》、王琦的《战斗的原野》、野夫的《从敌战区抢回来的特产》、陈烟桥的《鲁迅与高尔基》、谢梓文的《青纱帐里》《我们在太行山上》……两次共展出140余幅作品,让身居大后方的三台人大饱眼福。

640 (2).jpg

东北大学师生,在三台期间,一批知名教授主动到三台县的中学兼课,并协助地方办学。先后创办了《草堂书院》  《为公初级中学》,还组织并输送有志青年到抗日前线对敌作战和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

三台人民一致公认,东北大学是一所非凡的学校,在流亡中克服重重困难和各种压力,努力实践“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党、治国、治军的时代精英。

东北大学内迁三台,让这座偏远的后方小城,成为了抗日救国的前沿阵地。

龙门阵接到摆——燃烧在大后方的抗日烽火



花某花某才高八斗 【吴**,187****7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49 显示全部楼层
An酒醉的蝴蝶 发表于 2025-5-13 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蜜蜂 发表于 2025-5-13 1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明天会更好2 发表于 2025-5-13 1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浅笑心柔 发表于 2025-5-13 1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永翠 发表于 2025-5-13 1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UZO℡ 发表于 2025-5-13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玉满堂180309 发表于 2025-5-13 2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值得关注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5-5-13 2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你分享,让我们了解了三台的历史。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幸运之神 发表于 2025-5-13 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