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胀的尴尬 邹开歧
乡间有句俗话:“酒醉聪明汉,饭胀傻老三”。饿饭的滋味不好受,但吃得过量,胀的滋味仍然不好受,而且特别不好受。
饿肚子的那个年代,为了让肚子里有一点“存货”,一有机会,便傻吃傻胀,因而闹出许多尴尬。
1958年秋天,因为实行粮食定量供应,我们这些正在吃饭长身体的青年学生,每天都处于既不饱也不饿的状态,只要有机会饱餐一顿,就决不放过。
这天,我们全班同学到郊区参加劳动,晚上收工回校,因其他各班已开始上晚自习,我们只好在厨房就餐。
这顿晚饭不象以往——每人的瓦罐里只有蒸熟了的三两米饭,而是满满一黄桶正在冒着热气的白米干饭。大家一看,简直乐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们学校要接待路过的“钢铁大军”(到江油参加炼钢的民工),这天把饭煮好了却没有来,那时又没有冰箱,只好让我们放开肚子饱餐一顿。
开始还是分着吃,一人一盅盅(那时蒸饭使用的土窑瓦罐,各人写上名字,蒸饭时厨房工人按每人的定量将米放入瓦罐,掺水再投放到大灶上去蒸),当时,分饭分菜分汤已经成了习惯,后来干脆让我们各取所需。于是,我们几个被称着“大卫(胃)”的同学就来了一场吃饭的“擂台赛”。食堂的工人自告奋勇当裁判。用一个蒸饭的土陶盅盅,每人一盅盅,吃完一盅再添第二盅,不能再继续吃的人就算打下了“擂台”,还能继续吃的,又参加下一轮,谁吃到最后,就是“擂主”。菜是刚刚泡进盐的豇豆,既脆又香,这味道至今还能回味得出来。
我们有三人吃到了最后,其中就有我一个,每个人吃了五盅盅,大约有现在的中号碗五碗。都说不能再吃了,便结束了这场“擂台”赛。吃倒是吃下去了,正如汉语词典中对“胀”的解释一样:“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好象大米饭把肚子里头填塞得没有了一点儿缝隙,出气和收气都感到艰难,只能直坐和站立,既不能弯腰,也不能躺下。嗨,那种难受的滋味真比饿肚子还恼火十倍。
既不能坐又不能睡,我们三位“饭哈儿”,又叫“傻老三”的就在操坝里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轻声地哼唱着“《戴镣长街行》”和《国际歌》,缓缓地向前,向前,绕了一圈又一圈,幸好是夜深人静无人知晓,要不然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了我们这副样子,一定会笑得直不起腰来。也不知绕了多少圈子,直到我们觉得可以躺下睡觉了,才悄悄回到宿舍。
第二天,直到晚上,才勉强能喝下一点汤,就象大病了一场,没有一点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