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故乡的石板路

    [复制链接]
任必前368867 发表于 2025-1-26 1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本帖最后由 任必前368867 于 2025-2-2 07:33 编辑

内兄八十大寿,前几天携家人赴兄处以示祝贺。闲暇之余又去老家走了一走,一路上看见家乡那断断续续幸存的石板路,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和对故土的眷恋……
儿时的房前,有一条时伸时弯的石板路,当时人们普称它为"大路"。当年乡间的大路用于从一个场镇通往另一个场镇的交通要道,有平展的路面,也有陡峭的坡梯,每隔三、五里,就有一个小地名,比如还清楚的记得离家上下不远的一段途中就有亭子桥丶偏岩子丶苦竹林丶观音阁丶二桥寺丶九柱房子等等。听老一辈人讲,这些小地名可供原来的挑伕丶抬滑杆的和走亲访友及远行者累了稍事歇息之地。这些石板路究竟是何年所修无从考究,从石面的磨痕来看,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估计就不下于百年以上。那些长约80公分丶宽40公分丶厚13公分左右的石板被一代又一代的行路人踩磨得精光,在晴天太阳的照射下,一溜雪白,闪闪发光。各条大路它究竟通向哪里,不是当地人谁也不知道它的起点和终点,也没谁把相连的大路走完过,这些大路是否和书上说的"驛道"相关呢?
看见残存的石板路,触景生情,房前的石板路它伴我度过了儿时在路上的嬉戏玩闹和上小学蹦跳的足迹,成年后几十年挑送公粮和挑回农资的步履,仿佛还能看见洒在石板路上的汗水和艰难辛酸的脚印!时过境迁,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村村社社相通的乡村水泥路,取代了原来的石板大路,这些石板路也不以自已的意愿竟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仅管隔三差五还有一小段一小段的残存,也失去了原有的风华和光彩,任凭一些不知名的灌木从它们的接缝中冒了出来,将原本光滑平整的石板挤在一边。看见这些,不由我心生感慨,又好象石板在对我说:“老熟人,不要有遗憾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该退休了,就让我们这些伙伴成为一段历史吧,谢谢你还记得我们曾经为人们做出的贡献"!
啊,故乡的石板路,歇息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全部回复41 显示全部楼层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5-1-26 1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难舍难离故乡情。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永翠 发表于 2025-1-26 1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0900884 发表于 2025-1-26 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魏桂华1 发表于 2025-1-26 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从现在开始 发表于 2025-1-26 2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周运燕130 发表于 2025-1-26 2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好友好 发表于 2025-1-26 2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看了楼主精彩叙述,很有可能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驿道!说不定还有可能是古“丝绸之路”呢!很不错!不晓得在哪儿啊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星桥 发表于 2025-1-26 21: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写得好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十月 发表于 2025-1-26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