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开 歧
足球让我“有米下锅”
从事写作的人,最揪心的事,就是缺写作素材。所以在行业内,提倡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其目的就是熟悉人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产生创作冲动,书写出有盐有味的故事、活鲜鲜的人物、弘扬时代主旋律。将作家们体验生活之目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找米下锅”。
2001年秋天,我刚刚退休。因为我是一位作家,写作,成了我这一生的日常工作。写什么?怎么写?成了我个人生活中的主旋律。
从1964年春天,我从一位小学教员调入县川剧团当编剧,后来又调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辅导,再后耒,又到县人大专门从事调查硏究。因工作需要,我将下基层体验生活搜集的素材,平时的所见所闻,或听来的龙冂阵,用本子记下来,我给取了个名字叫“素材库存”。
真个是鬼使神差,在充实“素材库存”时,看到了有关足球传入三台的记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国传教士梅益盛,将用旧了的网球教学生站一圆圈互相用足踢……”,一下子来了精神,觉得是个好题材。顺藤摸爪,搜集材料,一口气写成了“三台足球 百年风雨”。2001年10月15日巜绵阳晚报》几乎用整版推出。
我这个只是在读小学时,用晒蔫了的柑子果儿当足球,在操场里摆两个书包当球门,踢了几脚的“足球队员”,已是年逾花甲,又让足球扯住了我的眼球。
2013年3月,巜四川体育文化》刊载了我写的纪实文学“痴迷足球的三台人”。
事隔不久,中央电视台足球频道来“四川省足球之乡”一一三台专访,不知咋回事,居然将我也作为釆访对象。
那天上午,我梦而乎之去了体育馆。嗨,那阵势,我还没经见过,吊灯、射灯,还有像机关枪似的摄相机,一看这阵势,就让人心跳加速。他们让我踩着矮凳子,上了高凳子,又上方桌子,坐上木椅子。嗨!强烈的灯光,使得我眼睛都不敢睁。大约过了几分钟,才回过神来。所幸的是,导演提出的问题,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当他的提问刚刚落音,我就说起花儿开了:
“按理说,足球应该从少年儿童抓起。但是,我们的少儿足球遇上了瓶颈。因为,当今的学生都面临考试和升学,所以,校内上课、校外补习,只有课内,没有课外。让我们的学生,远离足球。即或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也会被家长视为成绩不好的孩子。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通过踢足球,不但培养了团队精神,还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比起那些除了每次考试得第一,什么事儿也干不了的孩子强多了,将来会更有出息……”!
导演居然为我鼓长,还竖起大母指夸我 : “你把我昨晚上想到了的,没有想到的都说了!” 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
没曾想,我还梦而乎之地在中央电视台露了一盘脸!
龙门阵接到摆一一
踢足球不仅仅是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