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龙门阵》
痴迷足球的三台人
一一四川足球Z乡纪事
邹 开 歧
一一 痴 迷 篇一一
一百一十多年前,三台原本是一片贫脊的红丘陵,居住着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业,老实巴交的庒稼人;封闭的古城墙里,全是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小商小贩,怎么可能与当时称为“洋玩意儿”的足球结缘?
天底下、人世间,偏偏就有很多意料之外。
公元1989年4月,历经一代又一代三台足球爱好者的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终于踢出了一方天下。为表彰和激励三台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四川省体委命名三台县为“四川省足球之乡”。
三台足球,历经了多少惊心动魄的风风雨雨、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且富于传奇的故事,且听我龙门阵慢慢儿摆……
一 足球结缘千年古城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英国传教士梅益盛,来到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三台古城,兴建广益学校,正式开设了足球课。
来自足球发源地的英藉体育教官,将用旧了的网球教学生们站一圆圈互相用足踢,并教一些简单、原始的比赛方法,一项用足踢球的运动,就这样在古老的三台县城传开。因为足球在当时属稀罕之物,远远满足不了众多学生的需求,到了秋天,娃娃们就用柑子果儿替代。后来,市面上有了小橡皮球,很快成为小学生踢足球的主要代用品。
再后来,成都华西协和中学一毕业生来广益小学担任体育课教员,不仅带来了足球,还把成都踢足球的新战术带到了三台。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三台的足球运动热了起来。不仅在上学的路上,尚有学生踢着小皮球或柑子果儿到校,就是课间10分钟,学生们也不放过。只要下课的铃声一响,学生们就欢叫着到操坝里去踢几脚。
星期天,操场不夠用,宽阔的校门口、衙门口,甚至稍宽一点的院坝,摆上两个书包,或立两块砖头就权当球门,娃娃们“兵分两队”,就正二八经地踢起花儿开了。
尽管当时也没什么严格的踢球规则,不是猛跑到对方跳将起来用大屁股甩“飞勾子”撞人,就是对方猛跑过来“甩叉脚”去蹬人,或一个扫膛腿先把人绊倒再说。踢球的人舍得拼死亡命,看球的人更是津津有味,喜欢得要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足球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生龙活虎般的”足球小子”,给古老封闭的三台县城带来勃勃生机。
龙门阵接到摆一一
三台足球 声誉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