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三台药市祖师传奇第二十七回(连载)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19-12-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二十七回:昌遇修道凤凰山,庙会演变成药市

王昌遇将凤凰山小庙修复后,按照落魄仙人所授道术,炼丹于长坪山之北,修道于凤凰山之西,从此开启了他的道家生活。
为人治病,他坚守落魄仙的嘱咐,穷人不收分文,富人不超十两,到庙里修道后,他又加了一句,来者一把草药。他一方面用患者和朝拜者献的草药给来诊病的人治病,另一方面又用这些草药与外地药商进行药材交换。

唐代梓州经济和药业十分发达,不仅吸引了外地客商到这里交易,还吸引了波斯等国药商在此定居经营香药。最为典型的就是李苏萨,他与父辈经常从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波斯湾和广州湾之间,沿途以药易药或收购当地药材。到了梓州后,又用大量的外来药材与梓州药材交换,几年下来,王昌遇在庙里的各类药材早已应有尽有,可以说令李苏萨等国外药商们垂涎欲滴,他不仅自己也带动其他药商到庙里用药材与王昌遇互通有无。

为了扩大这种交易,王昌遇又利用庙会香客众多的机会,逐渐把庙会由单一的烧香拜佛改变为药材交易,所以在今天的三台,人们又将庙会称为“庙市”或“庙节”,后来逐渐演化为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龙抬头节、观音和药王生日等节日举行,这逐渐成为了集市贸易的一种形式。这些的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紧密相连,庙市多在庙内及其附近开展,后来庙会这种交易形式,逐渐由梓州流行于全国各地。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民众需要,在当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在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到了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的盛会应运而生。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为供应游人信徒,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而百货云集。

到唐宋时期,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出现了,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后来又在宗教仪式上慢慢加入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吸引了信众,更让其他不是信徒的乐意参加。

这样庙会就逐渐把寺庙的节日变成了地方性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那些独特的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闲活动及集市活动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庙会。

在凤凰山的庙会上,当时就有不少的民俗活动,诸如摸倒写的福字、打钱眼等。走进庙门,你会看到幕墙上,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倒写福字。前来烧香的香客,站在福字三米之外,脸正对福字,闭上眼睛朝前走,到了幕墙下,伸手能摸到福字的,就认为今后的日子可以福星高照,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前去触摸。庙里的大榕树上,还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铃,上书“铃响福至”四个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打中铜铃,铜铃就能发出清脆的铃音,你就能心想事成,这两项活动,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菩萨的生日,在梓州这地方,药王菩萨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很多人都是以孙思邈为药王菩萨。而其他地方多指的是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被称作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王昌遇把这天作为了庙上隆重的一个庙庆之日,李苏萨早早就安排伙计到庙前摆好药材摊位,带上三岁多的长子旬儿来逛庙市。
旬儿的母亲是梓州一位富商的女儿,长得十分漂亮,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一个白富美。旬儿的头发、鼻梁和眼睛长得像父亲,脸型又很像他母亲,一看就知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物。


李苏萨十分喜爱这个帅气、聪明的儿子,旬儿对庙会上杂耍的,卖小玩意儿的,小吃货的都没有兴趣,独独对药草摊位上的各种药草却情有独钟。他拉住父亲的手,对药摊上的药草东看看西摸摸,指着不认识的药问父亲药名,李苏萨多数都能回答上来,偶尔遇到不认识的,摊主见这一漂亮的混血儿都很稀罕,有的放下生意也要与旬儿说上两句。

来源:中兴药业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2-7 0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