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吃饭问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吃饭都是一件大事。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吃饭问题更受家长关注。 新学期小一班共有26个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他们都是3岁左右的宝宝。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也是一次挑战。为此,我做了一个统计:26名幼儿集体在幼儿园吃饭,时间30分钟。结果如下: 1、能自主吃饭,并且坐姿正确,使用小勺子吃饭的8人,占比为30.7%; 2、经过老师讲解示范后,能按老师要求,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吃饭的有12人,占比为46.2%;’ 3、老师手把手教,仍然不会使用勺子,但愿意尝试自己吃的4人,占比为15.4%;(孩子自己吃一点,老师再喂,喂饱为止。) 4、哭着找妈妈,不肯吃饭,老师怎么教,怎么提示也不肯自己动手的2人,占比为7.7%;(老师喂一口,孩子吃一口,喂饱为止。)以上数据为幼儿第一天吃饭时统计。经过一星期的教育、训练、引导和帮助,26名幼儿都能自己用小勺吃饭,且秩序良好,没有哭闹现象。 统计结果分析:大约有30%的家长属于“智慧型”,在家庭中注重孩子早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给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50%的家长属于“顺其自然型”,孩子在家可能有过自己吃饭的体验,但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另外,有20%的家长属于“溺爱型”,孩子基本不会自己吃饭,靠成人的喂养才能吃饱。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吃饭是如此,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智慧型”的父母,会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他们会放开孩子的手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多锻炼,多探索,多尝试。 一、孩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1.5岁开始,只要加以训练,孩子就能自主吃饭。我有一个同事,孩子1岁3个月时就已经学会了自己用小勺子吃饭,现在刚两岁,能很正确地使用筷子了。 
二、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去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家长朋友可能是为了赶时间,也可能是怕孩子小,自己吃饭会弄得衣服上、桌子上、地板上到处都是,打扫卫生麻烦,索性在孩子想学习时不让学,一切包办代替。 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来,并鼓励孩子:你能行!你可以学会! 
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一致。好多家庭中都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父母要求孩子自己吃饭,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心疼孩子,就坚持喂饭,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索性由着大人来。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和性格培养都没好处。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对孩子统一要求,不迁就,不妥协,共同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0—6岁的幼儿属于学前教育期,起关键作用的是父母。教育好孩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多关键的能力和习惯都是在学龄前养成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精力充沛,好学好问,家长应多和孩子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