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美乡村” (3)
邹 开 歧
红梁村的人最美
2023年3月10日,沫浴着暖暖的春阳,我又去了红梁村。

我本来不想惊动任何人,镇上考虑到我都八十好几的人了,派镇上的宣传文化干事小吴与我同行。
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欢摆龙门阵。这龙门阵,天上不落,地下不生,从哪里来?
其实呀,我的很多龙门阵也是有意无意中听来的。
这次去红梁村,就听到了支部书记李顺东抬死人的农门阵:
红梁村的村民胡生有,他本来就肩膀带殘疾,肩不能挑担子,手不能提重物。还“麻绳偏往细处断”,“屋漏又遭连夜雨”,儿子又得了肝癌。身带残疾又患病的父子俩,相依为命。
在干部和群众邦助下,刚刚脱了贫,没曾想,儿子就两眼一闭一一死了!
殡仪馆的车子来拉尸体,居然找不着人将死尸抬上车。在一旁看着的老爷爷老婆婆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哪晓得哟,李顺东书记来了,二话没说,袖子两挽,就将死人抬上了殡葬车。
“单凭李书记抬死人这事儿,全村人没有不竖大指拇的”!这是群众的背后议论。
我和小吴去了村委会,村上的干部都在默默无声地各执其事。李顺东书记好像在同一位村妇解释着什么,见我们去了,只好点头示意。
我和小吴去了村委会议室,刚刚坐下,李书记就过来了。他带着我们,再次看了红梁村的街市,我不能不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原本是种地的农民,都到“街上”经商开店当居民来了,土地还有人种吗?
李顺东书记又是哈哈一笑:“邹老师哩,我倒要问你哟,在我们红梁村,你看到摞荒的土地没有?”
我猛然发现,是呀,不但没有摞荒的土地,而且,满眼是绿水青山美如画,坡上坡下好庄稼……。
李书记带着我们,行走在富饶美丽的红梁村,如数家珍地说开了:2021年至2022年,全村累计流转土地1300亩。今年,又流转了400亩。“我们正在规划,建一个规模种植3000至4000亩优质粮油蔬菜的农业产业园区。计划今年种植青豆200亩、玉米套种600亩、净玉米800亩、水稻800亩、油菜900亩。我说的这些,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已经落实到人头和地头。”
我听得出来,说这段话时,李书记的底气很足。
我们开着车儿,去到了一处半山坡上。看到的,全是经过整理的二台地。一眼望去,既无坡坡,又无坎坎,宽宽绰绰的一大片沃土,将一座绿色的山头围在中间。嗨!就像一个褐黄色的大瓷盘,正中间放着一颗特别显眼的绿色宝石。

李书记说,这是经过整理之后,将要播种的土地,已全部流转给集体经济合作社。
我开门见山,要他说说没有摞荒土地的绝招。他抬眼望了一眼红梁村的山上山下,笑了笑:现在不是兴“河长制”吗?我们仿照“河长制”,搞了个“田长制”。我就是红梁村“田长”的“第一责任人”,每周寻田一次,合作社社长每周寻田两次。不只是查寻摞荒与否,而是经常关注种在地里的庄稼有何变化。
往村委会走,我问李书记,红梁村这些村民都到“街上”当“居民”了,怎么没有误了地里的庄稼?
李书记说,红梁村的人,是双重身份。逢单日子,就是经营土地的农民。缝双日子,就是经商作生意的居民。今天的日子逢欢“,所以在地里就看不到耕作的农民。
李书记转过身来,指着脚下的土地对我说:“邹老师,我们紅梁村的人,最爱脚下的土地,他们懂得起,土地是我们的衣食饭碗,视摞荒土地的人,是不忠不孝的败家子,忤逆子”!
现在红梁村的小伙子,不愁讨不到老婆;红梁村的姑娘,不愁嫁不出去。都说,我们红梁村,不只是山美水美,而且人美!因为红梁村的人,是红梁村这一方水土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