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研习经典,他用心灵体悟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走进生活,体察自然,他以敏感鲜活的艺术感觉汲取创作的灵感。他,就是我县80后青年画家刘斌。
“绘画是我一生的追求,放弃了绘画,我将一无所有。”近日,笔者走进刘斌的家,站在艺术风味十足的阳台前,刘斌目视远方,坚定地说。他的眼睛里有超越年龄的深邃。
刘斌告诉笔者,走上绘画的道路和他小时候得到别人的肯定有着很大的关系。“四岁那年,看到门口停着一辆汽车,我就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在泥巴里画汽车。”他笑着回忆,后来汽车司机来开车时,看见他把汽车作为模型绘画,就蹲在旁边等他画完后才开车。尤其让刘斌高兴地是,汽车司机对他狠狠夸奖了一番,这给了刘斌莫大的鼓励,也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刚上小学,刘斌在绘画方面的天分就引起了美术老师的注意。老师不仅给予刘斌鼓励,还特意嘱咐刘斌的父母,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绘画。因为有老师的“保驾护航”,所以父母对刘斌绘画一开始就很是包容。刘斌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绘画。
“那时没有专门的画纸,我就把书的空白纸和作业本第一张没有格子的纸拿来做画纸。”刘斌说,没有模型,他就照着书上的插图画,同学都说画得像。后来,在城里读师范的邻家哥哥送给他一盒水彩笔,让他欣喜若狂。
对绘画的喜爱和痴迷,加上勤奋努力,刘斌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毕业时,他的画作不仅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展,还被学校收藏。尤其让刘斌觉得幸运的是,在小学时他就开始接触过国画。
“国画的意境深邃,在酣畅的笔墨中凸显出精致的神韵,让人望俗。”刘斌说,自己选择从事国画的创作,和小时候接触国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中毕业后,刘斌进入部队。因为他字写得好、擅长绘画,连队里的板报自然就让他承包了。“部队无艺术氛围,我当时觉得自己这辈子的绘画水平就停留在小学水平了。”刘斌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机会遇到名师,让一切全新开始。
2009年冬天,一位退役的战友把刘斌带到了敬庭尧先生的工作室。“工作室古色古香的布置,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一下子就让我倾倒了。这就是我一直想追求但是又说不出来的东西。当时我就决定,我要在绘画路上走下去,我要做一个画家。”刘斌说,敬庭尧老师看了他的画,给予肯定,并收他为徒。
“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谈到这段经历,刘斌特别兴奋。2012年,刘斌从部队退役,进入敬庭尧先生的工作室,正式跟随敬庭尧先生学习绘画。“老师作画时,我就在一旁观看,待他绘画结束后,我就将观看时的疑问一一提出,老师逐一解答。”刘斌说,自己还多次跟随老师去西藏采风,为了提取素材,老师不管是冰天雪地,还是艳阳高照,都会自己蹲下来甚至趴下来观察、拍摄。
“老师说绘画需要自己在生活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反应生活原貌。他对生活的细致深入的观察、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让我震撼也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刘斌说,在老师的影响下,自己选定了具有文化符号和精神基因的写实风格,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刘斌的画室里,一组表现三台名胜的国画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寥寥数笔中,古寺的宁静悠远,涪江的雄浑奔放,东山的峻峭有致等都生动地展现出来。欣赏他的山水画作给人突出的感受是:法度谨严、气象雄浑、笔墨入微,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手法又有个人情感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观照。
“我主攻的方向是人物画,山水画也有涉猎。”刘斌告诉笔者,他跟随敬庭尧先生学习绘画有五年半的时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坚持学习。一有闲暇,他就阅读经典,练习书法和绘画,还时常外出写生,以山水、自然为师。
“写实艺术必须吃透传统,必须带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血。”刘斌认为,绘画应该做到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必须要吸取多家所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石涛在画论中说,人为物蔽,则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所以刘斌活得比较简单,除了带带孩子,就是学习和绘画,他深知画画是个苦差事,要敢于寂寞,不为花花世界所迷惑,要始终为艺术梦想不断地努力着,追求着,思考着,奋斗着。我们相信,一个单纯只为兴趣和爱好而画画的人,甘于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而付出的人,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梓州·人物】图说梓州事 文述三台人
传播正能量 做好新媒体
作者/六一
《梓州·人物》有偿征文啦!图说梓州事,文述三台人,传播正能量,讲好新故事!不管你的写作对象是成功人士,例如: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是平凡大众,例如:建筑工人、老师、护士等都可以选材投稿,原创作品一经采纳将获得栏目组高额稿费,我们将在三台在线微信公众号、APP、网站、都市生活报同时发表,并署名作者,年终还将推出纸质刊物发放,让你的大作被更多的三台人熟知!
我们不会埋没任何有才华的人,欢迎你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