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人的国球热(之三)
作者:邹开歧
小小银球,大长三台人的志气
清光绪33年(1907年),由私立华英广益学堂的外籍体育教师,将足球引入了三台。
事隔16年(1923年)之后,仍然是华英广益学堂,加上仁慈医院和驻军田颂尧21师,为三台引来了乒乓球运动。
三台的足球和乒乓球,就像一对亲兄妹,在梓州大地,享受着三台人民的爱戴和精心培育,历经风雨,健康成长。
小小银球,同足球一样,没有辜负三台人的厚望,就像有出息的儿女,用可喜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但为三台人争光添彩,还大长三台人的志气。
1953年1月,三台县人民政府,在县体育场,采取单循环制,举行了三台县第一次乒乓球比赛。
紧接着,1956年11月20日,成立了三台县乒乓球代表队。
这期间,我已在三台中学初中部读书。三台县乒乓球代表队男队队长黄时沛,是三台中学的一位职员,虽然没给我们上过课,同学们都特别尊敬他、甚至崇拜他。因为,他不仅仅是乒乓球打得好,还会演戏、说相声,在我们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位明星级的人物。当他退休后,我们居然成了交住频繁的文友。
还有,担任三台乒乓球代表队指导的郑乃熙,队员覃致和、李良生、唐昭义、薛玉宝等等,都是我们熟知的人物,崇拜的偶像。
三台县乒乓球代表队中,还有一支女子代表队,有的队员,后来成了我在三台师范学校的同学。
我在三台师范学校读书的日子里,有那么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打乒乓球,甚至想当个乒乓球运动员。
皆因我球艺太差,稍有点球艺的,都不想同我打。他们说,同我打乒乓球不但没劲,还不过瘾。
我曾经暗暗发誓,要苦练球艺。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在班上的乒乓球队里,当了个从未上场的替补队员。 但是,我看球成瘾,特别关注三台的乒乓球运动和赛事。
早在1957年,咱们三台就有基层乒乓球队150多支。
1958年9月,咱们三台县的乒乓球代表队,直接出席省体委在南充举行的四川省乒乓球比赛。李良生、杨素珍参加男女混合双打获得第三名;扬素珍、伍先琼获女子混合双打第六名。
必须说明的是,其他参赛者,都是以地区组队。
更来劲的是,所有三台参赛队员,全部去重庆参加决赛。
1960年1月29日,省体委批准,郑乃熙为我县第一位国家一级乒乓球裁判员。这个消息,在三台城内,凡是打乒乓球和喜欢看打乒乓球的,都很兴奋又振奋。从这以后,只要打乒乓球有郑乃熙在场,看的人就特别多。
就在这年3月,三台县业余体校成立,乒乓球为主要科目之一。
还有更让人高兴的事,覃致和以四川省体育系统代表名义,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
足球,让三台人痴迷 ; 乒乓球,让三台人热爱。就像一对和睦相处的好兄妹,生活在父慈母爱的大家庭,健康成长。
虽然经受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都在过紧日子。但是,三台人对足球的痴迷,对乒乓球的热爱不减当年。宁可省吃俭用,也不亏待为三台人拿脸、为三台人争气的足球和乒乓球运动员。
1963年1月,应当时的重工业区德阳邀请,我县的足球、男女乒乓球、男女蓝球,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赴德阳参赛的征途。
紧接着,我县乒乓球队、足球队代表绵阳地区再次出席省赛,均获第二名。
这年8月,我县再次承办绵阳专区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咱们三台获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四。
1964年2月,由郑乃熙领队,一行20人赴重庆参加四川省乒乓球大赛,三台少年队,首次夺冠,载誉而归。
196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三台举办了第三届体育运动大会。城乡700名运动员参赛。最扯眼球的,依然是足球、乒乓球。
1970年11月30日,绵阳专区乒乓球分区赛在三台举行,三台获男团第一,女团第四。
这年12月,由霍宏峻一行8人代表绵阳专区赴雅安参加省乒赛,获团体第三名。因为,这是仅仅一个三台县,代表当时绵阳19个县参加省赛,当三台代表队上台领奖时,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
1973年,我们三台县,围绕乒乓球运动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城区举办幼儿运动会,将小足球和乒乓球作为比赛项目。二是将县运动会移到乡下举行。全县小学生乒乓球赛,居然有200多名运动员,会集西平镇展示球艺。
为了让三台的乒乓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造就出一批为三台、为四川、为国家争光的优秀人才,于1977年1月,由县业余体校乒乓球班选送6名“壮苗”,去绵阳专区体校集中培训。
1980年8月6日,三台县乒乓球协会挂牌成立。246名会员,推举霍宏俊为主席,李良生、杜登贵为副主席。覃致和为秘书长。三台县的乒乓球运动,又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