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三台在线

搜索

《三台故事》(八)——古梓州 今三台有一条千年文化老街

    [复制链接]
木子的李 发表于 2022-7-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三台事早知道!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古梓州 今三台

 有一条千年文化老街


 作者:邹开歧


 诗歌之城的核心部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作為与成都齐名的梓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诗歌的繁荣。本藉诗人辈出,客藉诗人云集,让梓州成了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边塞诗人李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皍、诗仙李白的老师一一写《长短经》传于后世的赵蕤,均出至梓州大地。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都有大诗人与这座城的这条街藕断诗连。


诗圣杜甫,不仅在此写下了一百多首流传至今的好诗,还在他客居的草堂,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生平第一快诗”。


这座城、这条街,因诗圣杜甫的入住,各路文人、骚客相聚于此,以诗会友。二十五岁出蜀的李白,写诗表达对老师赵蕤的深切思念,白居易也与梓州有着斩不断的情节,李商隐对梓州更是一往情深……。


五代本藉诗人李珣的词,其妹李舜弦的诗,表现了兄妹寄情于诗,以诗明志传情,可见三台这方土地诗风之盛。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03.jpg


一批又一批的大诗人,都与这方土地、这座城、这条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梓州成為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


因“安史之乱"的平息,诗圣杜甫已经“慢卷诗书喜若狂,青春作伴好还乡″。人走了,灵气尚存。


无论后來的潼川府,还是当今的三台县,都把当地的最高学府,建在草堂或草堂附近。因為,祭奠孔圣人的文庙,诗圣寓居的草堂,在这条街上相映生辉。


再后来,因为三台师范、三台中学在这里落户,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都出至于这座城的这条街。


 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亮点


三台县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為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亮点,就是这条历史文化存量极其丰厚的东街。


就在这条街上,当年的三台人,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做了一件让后辈儿孙非常拿脸的事。


1937年末,日寇兵临潼关,西安危在旦夕。


因为西安“双十二″事变,张学良的处境急转直下,他执掌的东北大学,当然受到牵连。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10.jpg


如何处置这所有张学良背景,又不安分的东北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时任代理校长的臧启芳,派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李光忠带着他的亲笔公函到四川接洽。


众所周知的原因,李光忠的四川之行很不顺利,可以说四处碰壁。


李光忠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三台。


重情重义的三台人,识得了大体,惦得出轻重,更知道一所大学的分量,义不容辞地接纳了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借得杜甫草堂、潼属联立高中一角开始复课。


就在这条街上、当年诗圣杜甫居住过的草堂,聚集了东北文化教育界的精英及优秀学子。胡鹏、高尔公、姚雪垠、陆侃如、冯沅君、董每戡、赵纪彬、金毓黻、佘雪曼、杨荣国、郭秉箴、刘黑枷、丁山、高亨、徐放、白扬……等等。他们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如饥似渴学习各门功课的同时,师生们的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宣扬爱国主义、传播革命思想的壁报琳琅满目。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13.jpg


三台人接纳了东北大学,同时,也接受了抗战文化的熏陶,懂得了抗日就是爱国保家,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就在这条街上,三台民众教育馆于1943年和1944年,由当时的中华木刻研究会成员、三台籍的木刻专家謝梓文,组织、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双十木刻展”,宣传抗日救国。展出了李桦、王琦、野夫、陈烟桥、朱鸣冈、段干青、刃锋、刘铁华、陆地等名家的作品。


就在这条街上,记录下了日本鬼子侵略、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1940年7月10日和1941年7月27日两次轰炸三台。总共投弹125枚,造成104人遇难,损毁房屋740余间。特别是第二次,将轰炸目标对准三台东街。炸毁校舍数间,民教馆房舍变成了瓦烁场。


就在这条街上,从潼属联立中学走出去的“台北鬼才"邓禹平",创作的歌词《高山青》,已在海内外传唱70余年不衰。


就在这条街上103号的蒋玉芳家,还是中国共产党设在方家街的地下联络站被称为红色交通站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就在这条街上,1946年,因抗战胜利,东北大学返迁沈阳。三台人利用东大遗留物资、设备、人力创办了川北农工学院。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18.jpg


 让多少人情牵梦绕的一条街


随着岁月的流逝,三台这座城市已变得面目全非,却有更多的人,情牵梦绕这座城、这条街的人文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担任过《人民日报》副刊主编、东北大学教授的诗人徐放,1946年,离开三台时,写了《过三台》;1984年重返三台时,又写了《重过三台》。


诗中写道 :“在三台县的史志上,凝固了,我们青年时代的风骨和脚踪。……″


在《寄友人》中写道: “在我们走过的那每一步坎坷路上,都无不充满着一一革命者的节概,和英雄般的豪情。”


曾经担任过《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张佳邻(张凤珠),因1944年从沦陷区来三台,就读东北大学补习班。1986年1月故地重游,写了一篇散文《毕竞还是那条街》,发在《羊城晚报》上。文中写道 : “这个偏远的川北小县,在我的感情上有如第二故乡,那里留下我青少年时的悲欢,……。站在这条小街上,我仿佛又走进青少年时代的梦里″。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21.jpg


姜丁铭在他的回忆文章《光辉形象永照人间》中写道:  高尔公通过《新华日报》在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开展学生运动,把大批进步青年输送到全国各地,有的到大别山(李先念部),有的去华北,有的回东北,累计二三百人,在共产党领导下,迎接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各条战线的精英。


改革开放以來,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连不断地有东大学子,回到这条街上来寻找当年的记忆。不少外地观光客人,到了三台也要去看看当年东北大学内迁的遗址。


2015年,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曾有20多位东大在读学生,利用假期,沿着当年老校友的内迁之路,来到这座城的这条街,听我为他们讲述东大内迁三台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714084424.jpg


2020年7月2日,东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雷一行,专程來三台考察、研究校地合作事宜,助推三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完成当年东北大学内迁三台时教授楼的修复工程,将花大力气盘活这条千年老街的历史文化存量,保留城市记忆,打造特色街区。让这条千年老街,成為这座城市的骄傲!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们客服媛媛,微信号:santaizxAPP【李**,191****8601】
全部回复27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7-14 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可惜已经找不到多少当年的历史建筑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永翠 发表于 2022-7-14 1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三台的东北大学吧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2-7-14 1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邹师爷,让大家了解和学习了三台县历史。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财主 发表于 2022-7-14 1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受用良多。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卫 发表于 2022-7-14 1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可惜,文物荡然无存,现在恢复了东北大学的教授楼,但孤零零的留在这里!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珍爱 发表于 2022-7-14 1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谢谢精彩绝伦真实分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背着快乐行走 发表于 2022-7-14 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在哪里呀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米椒 发表于 2022-7-14 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写得太好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魑魅魍魉丶 发表于 2022-7-14 1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哟西哟西!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