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文脉 留芳百代
作者:邹开歧
欣闻三台城西中学,将更名草堂中学。
我以为,应该是咱们三台文化教育界的一件大好事。
“草堂”唯独四川有,
成都草堂居榜首。
别嫌三台地方小,
成都有的咱也有!
虽然梓州排第二,
嗨!
天下文人谁不知,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挥而就在梓州!
我正愁去哪里找三台(梓州)杜甫草堂的来龙去脉,正好《阅读悦读》之《写乎》发了潼正桥先生的“三台潼川草堂书院的前尘往事”。
我从正桥先生的文中得知: 260多年前,一位叫费元龙的前贤,曾先后任过成都知县、四川绵州知州。他非常重视书院的建设,在绵州任知州时,曾创办“涪江书院”。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费元龙从绵州调任潼川知府。刚刚上任就发现,这么大一个潼川府,居然没有书院。这在当时,为了“储才”,凡州邑之地,皆有书院。就像现在,每个县都有高级中学一样。于是,费元龙将筹建书院作为他”新官上任″潼川知府的“第一把火”。
说干就干,当机立断。
费知府将属下及绅士召集于府衙,阐明创建书院大义之后,由府衙幕僚宣读了他事先拟好的建院规划。参会者,无不为这位刚刚上任的知府,为地方培育才俊而尽心尽力的举措鼓呼,同时,又为规划中的厐大预算,一筹莫展,面面相觑。
常言说得好,人多出智慧。
经人指点,城南郊野120里龙台寺附近,有用古木二千余株,就在费知府上任的前三年,县里修“奎星阁”用掉少部分。后因主事者调离,无人顾及此事,“寺僧乘隙盗取”,又被“无赖者伐卖一空”。
费知府闻言大怒,桌子一拍,立即派人清理!
与此同时,自己带头捐资,向社会募集资金。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于县城东门内,邻近“草堂寺”东边,买了一块地皮。再由“草堂寺”捐出部分相邻土地,又从绅士中选择热心干练之人,主持建造书院。
短短七个月,建成房舍43间,同时,将院内进行了绿化。因书院与涪江对岸东山上的文峰塔遥遥相望,取名“文峰书院″。
费元龙作为潼川知府“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让潼川府有了培育英才的书院。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任潼川知府的沈清任,组织人力对文峰书院进行维修,为沿袭诗圣文脉,更名“草堂书院”。
这就是说,距今246年前,在咱们三台这方土地上,就有了沿袭诗圣文脉、培育英才的最高学府一一草堂书院,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潼川知府钟润奉旨废科举,建学堂,遂将草堂书院改办成现代学校“潼川府中学堂。”特续了151年的草堂书院,到此便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正桥先生的文中得知,草堂书完建成之后,读书人趋之若鹜,报考者十分踊跃。但书院的门槛很高,在潼川所属的八县中,每年仅录取二、三十人而已。
因为书院是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承担了从秀才到举人的重要教育重任。
草堂书院创建时,在”讲堂”大门上悬挂的匾额为“经义治事”四个字,这便是书院规定的学习内容。
书院于每月初一、十五均举行祭祀活动,拜谒先祖及圣人。要求“班位整肃,衣冠齐楚……,” 进行德育训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堂书院”这个名称已不存在,但是,被称为“诗圣”杜甫的仁政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爱国爱家的情怀及忧患意识,仍然留在古梓州,今三台,充满诗情画意的这方土地上。
1942年至1943年以来,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文学院诸位教授,为蜀中学子未能升入大学者就学之便,再次倡办“草堂书院”。得到三台、盐亭、中江、射洪各县地方人士赞同。
1944年秋,以东北大学教授丁山、高亨、孔德为创办人,得到四川大学蒙文通的襄助,分别于成都、三台两地设置考区,公开招收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之学生入学。
首届录取学生150余人,草堂书院校址设在北门外袁家花园内,一处有水榭楼阁的小四合院中。
就在此时,伪教育部对草堂书院申请备案的批示中指出: 现时办“书院”无此体制,于是更改草堂书院为“三台草堂国学专科学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喜讯传来。东北大学,草堂国专师生奔走相告。
1946年,东北大学师生返回沈阳复校,在草堂国专兼课的东大教授,直到离开的那一刻才停。
第二学年,因新生增多,将校址迁至城内下南街禹王宫。但是,草堂国专的师资成了突出问题,蒙文通征得校董会同意,将草堂国专迁至成都西门外金牛坝,改校名为成都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简称“尊经国专”。
“草堂国专”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与当时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一批知名教授陆侃如、董每戡、叶丁易、姚雪垠等等,因诗圣草堂而结缘,又因受东大校园内中共地下活动的影响,培养了一批有着浓浓家国情怀的爱国志士。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文化教育战线的栋梁之才!
今天,改“成西中学”为“草堂中学”,不仅仅因为“梓州杜甫草堂”就在学校附近,城西中学就座落在“草堂社区”,而是为了让诗圣杜甫的文脉,在古梓州,今三台这方土也上留芳百代,代代相传。
昔日草堂书院,今日草堂中学。
诗圣文脉留草堂,草堂文脉育英才。
有工部草堂诗圣的光环照着,石柱盘龙护着,三台山靠着,当年草堂书院、草堂国专的一代代英才,在前面作为楷模,还有当今草堂中学教职员工的无私奉献,这就是草堂中学的广阔前景!